楚风荆韵中的气象元素

02.03.2015  16:31

        近日,朋友送我一本由气象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楚风荆韵话气象》。这本蕴含荆楚文化的气象科普知识读物,犹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掩卷而思,感触良多。
      该书共分为气候风光篇、历史风云篇、名人风采篇、民俗风情篇、特产风味篇、生态风韵篇。作者通过气象元素将6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主题巧妙地串连起来,将荆楚文化与气象知识融为一体,在富含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艺术性的描述中回味荆楚历史、品读荆楚气象、认识荆楚文化,将地理、气象、历史、人文等串联在一起,营造出浓郁的荆楚气韵,展现了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气象变幻万千,风景绮丽迷人。在“气候风光篇”里,你可以欣赏到气候对大千世界的雕琢与磨砺。千百万年风霜雨雪的洗礼,造就了楚地山山水水的灵动与秀美、壮观与神奇,成就了“灵秀湖北”。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湖北历史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蕴含着诸多气象元素。在“历史风云篇”中,无论是“神农农耕”“纪南故城”,还是“战国长渠”“草船借箭”,荆楚的先人了解气象,懂得应用气象,其熟练和精准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因气象而兴,因气象而新,谁掌握了气象知识,谁就掌握主动权,赢得了先机。
      伴着荆风走来,和着楚韵走来,纵使名垂千古,故乡的云依然恋着你,故乡的风依然想着你。“名人风采篇”讲述的就是历史名人与气象的故事。“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荆楚这块风水宝地孕育了众多名人骄子。他们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并与气象有着诸多关联。屈子“问天”,尹吉甫“测天”,诸葛亮“用天”,涂长望开启新中国气象事业的“新天”,无不充分体现了楚人们的智慧与谋略、才华与胆识。
      民俗风情,林林总总;传统习俗,五花八门;节日盛会,琳琅满目;诗词歌赋,饱含深情。在湖北民俗风情的海洋中,诸多“气象浪花”翻滚奔腾。在“民俗风情篇”里,你可以领略到湖北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湖北处在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复杂多样,气象灾害频发。聪明的荆楚儿女,在不断适应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吊脚楼”“竹床阵”“大水冲出来的地方戏”……这都是劳动人民抵御气象灾害的智慧结晶。
      长江、汉江,纵贯全境,泽润楚天;湖泊、水库,水网交错,星罗棋布。放眼荆楚大地,江河奔流,灌溉沃野良田,米如珠玉;幽谷藏宝,滋养山林奇珍,灵菇飘香。 各异的小气候环境成就了湖北丰富的物产。武昌鱼、宜昌橘、汉味鸭、峡州茶等风味独特,享誉中外。“特产风味篇”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食的王国。处处鱼米之乡,盘盘舌尖妙味,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在你品赏湖北美食时,也可尽享其中的气象韵味,同时,感恩自然的无私馈赠和人类的无尽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铸就了今日之文明,因此,守护青山绿水就是守住我们的根。我们企盼风调雨顺,希望营造绿色家园,就离不开气象,这便是“生态风韵篇”给我们的启示。
      在《楚风荆韵话气象》的字里行间,那山那水,那人那事,无不与天气、气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气象角度解读、认识荆楚文化是该书作者的创新探索,也从而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当然,楚文化博大精深,丰富灿烂;湖北千年风霜,无以穷尽,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这些“气象浪花”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在作者的引导下,我们得以品味历史,感悟自然,领略气象文化的无限风光,感受荆楚厚重的文化底蕴,就已倍感幸运。(作者:湖北省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许敏 责任编辑:唐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