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鄂产“尖板眼”已广泛应用

11.01.2016  10:02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周治涛 乐毅 通讯员余波邹仕乔 王泉 王潇潇) 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我省部分获奖科研成果已在民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巨大社会效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获奖数量再次跻身全国高校院所前列。

很多人喜欢吃花生,但如果花生存储不当会携带黄曲霉毒素,这是人类迄今发现污染农产品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此前检测的准确度不高。中国农业科学院武汉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博士的团队,历时15年研发,首创了3种黄曲霉毒素高灵敏现场检测技术,准确率提升了50倍,检测成本降低75%,时间缩短80%,相关技术成为该毒素的“照妖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华中科技大学共有9项成果获得奖励,获奖总数(通用类)仅次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三。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国产化曾遇上麻烦:变速箱中有两个齿轮及其垫片焊接难度大,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邵新宇教授团队就此研制“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武汉大学共有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李清泉教授主持完成的“道路路面动态检测关键技术及装备”获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实现了道路全指标动态检测,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武大口腔医学院樊明文教授合作的荷兰奈梅津(Radboud)大学牙学院教授Joannes.E.Frencken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他是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口腔诊疗计划和未来规划负责人,长期从事口腔预防医学和微创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一直致力于龋病流行病学、龋病预防及ART技术在中国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60109/ctdsb2822845.html

(稿件来源:《楚天都市报》2016年1月9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