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下岗女工坚持11年唤醒“植物人”丈夫

29.05.2014  18:34

  中新网襄阳5月29日电 (尚华珍 李守国 李艳华)11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植物人”丈夫,用精心护理唤起丈夫的记忆,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湖北襄阳市襄州区下岗女工夏玉琴让接近“植物人”的丈夫慢慢恢复意识,再到如今能够与妻子进行简单的交流。

  夏玉琴的丈夫陶国安,今年49岁,是襄阳市襄州区人。2003年11月25日,这天是女儿的8岁生日,夏玉琴和女儿在家里没等到回来庆祝的陶国安,却在深夜等来了丈夫出事的消息。当天傍晚,陶国安在维修水泥搅拌车时发生意外,从6米多高的操作舱里摔到石堆上,头部粉碎性骨折。经过两次手术后,陶国安终于保住了一条命,却被医生宣告“不能恢复成正常人,基本是植物人状态”。

  面对从此卧床无自理能力的丈夫,夏玉琴深知未来的路会越走越辛苦,但还是毅然决然的担起了照顾丈夫的重任,下岗后的夏玉琴就专职照顾照顾丈夫和女儿,靠着老陶单位的一点补贴生活到现在。

  每天早晨六点,夏玉琴准时起床,为丈夫按摩、准备早饭。每隔2天,太阳出来时,便找亲戚帮忙把他背下楼,然后带他去晒晒太阳。“只要有我一天,就有他一天。”夏玉琴说,最难过的是夏天,再苦再累每天都要给他擦洗,不然就感觉对不起他。11年来,从未离开丈夫超过12个小时。

  为了不让丈夫四肢功能退化,夏玉琴每天要对丈夫进行4次全身按摩,进行手臂拉伸、腿部弯曲、站立锻炼;为了不让丈夫生褥疮,夏玉琴每晚隔两个小时要给丈夫翻一次身;为了让血液循环顺畅,每晚要给丈夫泡半个小时脚……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在轮椅上坐了11年的陶国安从没生过褥疮,很少生病,而她的双手外侧却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说着,夏玉琴就把老陶的轮椅推到厨房与客厅中间的一个窗户柱子边,夏玉琴一手拿着老陶无力的左脚上的绳套,一手扶着老陶,背后放一个与轮椅一般高的椅子,协助老陶站起来后,把椅子踢到放轮椅的位置,老陶很熟练的用有力的右手抱住柱子拍几下(拍的地方缠了厚厚的布),然后坐在椅子上,整个过程不到2分钟。

  “像这样的康复训练,每天都会做半小时。”夏玉琴说,为了锻炼丈夫的智力,夏玉琴从1开始教丈夫数数。如今老陶不仅能数数,而且还可以计算简单的加法、乘法。

  为了恢复丈夫的意识,夏玉琴每天在丈夫耳边唱歌。前些年,丈夫喜欢听电视剧《济公活佛》主题曲《哪里不平哪有我》,夏玉琴唱到“哪里不平哪有我”时,老陶竟然能接着唱“哪里不平哪有陶国安”,让夏玉琴激动不已。

  “还记得2010年的一天夜里3点钟,他闹夜,不停地敲床护栏。当时特别害怕,就把他放在轮椅上,结果看见他手里拿了一颗牙。”夏玉琴介绍,其实老陶是有意识的,他心里明白只是不会说,只知道一个劲的敲床。

  问起这么多年有什么遗憾,夏玉琴满足的说,他刚出院坐轮椅就会溜在地上,现在可以长时间的坐着看电视,甚至有人扶着,他可以拄着拐杖站起来了;以前从不说话,现在不仅会数数,还会经常喊“玉琴”或者回答简单的问题等。

  谈起这些变化,夏玉琴也不知道何时变化的,只知道每天按照医生的吩咐进行肢体运动和意识恢复,只感觉他现在没有以前那么排斥。

  11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夏玉琴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丈夫这棵大树,唤醒了丈夫的意识,恢复了他的部分思考能力。

  尽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夏玉琴觉得有丈夫在,就感觉这是一个家。“有个家也是个依赖,孩子上学回到家,看到父母都在,心里也会好受点。”夏玉琴说,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丈夫有一天能够下地走路,这样就可以带他出去转转。(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