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洲大桥静载试验 54辆30吨货车重压最柔长江大桥

12.12.2014  14:42

  图为:用来试验的货车均为后八轮的渣土车,后厢都装载了土方


楚天金报讯 文/本报记者彭岚 通讯员付丽 刘家华 图/本报记者刘大家

12月11日,夜晚9时。鹦鹉洲长江大桥上,风速5米/秒,桥上温度5℃。这是个平常的冬日之夜,但对于这座新建的大桥来说,却正经历着通车前的第二关:主桥静载试验。明晚还将迎来第三关:主桥动载试验和引桥静、动载试验。

通车前桥梁鉴定“过三关

静载试验如试板凳牢不牢靠

按照计划,鹦鹉洲长江大桥将于12月28日通车。在通车前,桥梁鉴定须“过三关”:即桥梁初始状态参数调查、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这三关均由中铁大桥局武汉桥科院负责把关。

项目现场负责人、武汉桥科院副总工程师彭旭民向记者介绍说,在昨晚的静载试验之前,已经完成了外观检查、吊杆索力测量等桥梁初始状态参数调查及本次试验全过程的理论计算工作。而静载试验是第二关。通俗地说,静载试验主要测验坐在这个板凳上安不安全、会不会倒、牢不牢靠的问题;而动载试验就是解决坐在这个板凳上会不会晃、舒不舒服的问题。

彭旭民透露,本次主桥静载试验共有18个工况,每个工况加载的车辆数量和位置均不同,最大荷载工况分别在两个主跨的跨中部位,需要使用54辆30吨重的货车。这是根据鹦鹉洲大桥的设计荷载能力定的。这些货车陆续开上大桥停住,监测重压下的大桥反映出的各项数值是否与理论值相符。

若干台车同时通过大桥,桥体就会出现上下的位移,静载试验就是给出这个位移浮动区间的实际值。”彭旭民说,54辆30吨重的车,基本上代表了桥梁中跨部分的最大荷载能力,而这一部分桥体能承受得了这个重量,桥体的其他部分就应该没有问题。

满载渣土车负责“施压

桥面多点试验持续十多个小时

记者在现场看到,用来试验的货车均为后八轮的渣土车,后厢都装载了土方,以排为单位,一排六辆。按照指挥,一排六辆车一起出发,开到指定试验位置后停住。

此时,设定在桥体的测点作出反应,并通过铺设在桥道两侧的两条数据线向监测终端传输数据。待一排车数据收集完后,下一排车再开上桥面,间隔约10米的距离排列在前排车辆的后面,如此层层加码,最终实现54台车全部压在桥面上。而这样的递进式静止重压,将在整个试验阶段在桥面的多个试验点重复。

整个试验过程将持续十几个小时。

鹦鹉洲长江大桥究竟有多柔

54辆车重压估计桥体变形约2米

据悉,由于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长达2150米的三塔四跨悬索结构,主桥采用了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传热属性的材料,因此,通车鉴定均安排在温度相对恒定的夜晚进行。明晚,将进行主桥的动载试验和引桥的静、动载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武汉市其他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可以说是最“”的一座桥。彭旭民解释说,这种柔即在荷载作用下,桥体向上向下的变形相对较大。54辆车压上去,可能变形会有2米左右。相比之下,长江一桥属于钢桁梁结构,比较硬;二七长江大桥是个斜拉桥,它的位移不会这么大。而鹦鹉洲大桥这种悬索桥是最柔的桥,位移幅度和浮动区间比其他桥要大。因此静载和动载试验非常关键。

500个测点留下新桥“指纹

通车后200多个测点继续进行体检

通车前的各项试验得出的数据和结论,将构成大桥的“指纹档案”。“就像新生儿体检一样,体检结果存档,将为后期的各种诊断提供数据支撑。一旦发现问题,都有迹可循。比如通车后桥梁出现了病害,那么依据档案记录,可以知道这种病害以前有没有出现过,是慢性病还是急性病。”彭旭民如是说。

为完整检测大桥的质量,武汉桥科院试验人员在全桥各关键部位安装了近500个测点,以采集试验中桥梁各部位的应力、位移、温度等数据,同时使用无线索力仪检测全桥536根吊索及主缆锚跨索股索力。据悉,本次通车鉴定共使用了210台(套)仪器设备,所采集的数据将与刚刚建立的长期健康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进行对比,相互验证。

而在通车后,这500个测点还会保留近一半,在日常通车的环境下,保持对桥梁的监测,实时传导数据,保证桥梁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