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武汉

05.06.2016  19:13

  3日,全国首个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揭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公路中40%的在役桥梁服役超20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该实验室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让桥梁更长寿。

  中国工程院秦顺全、聂建国、杜彦良、欧进萍四位院士一并到场。吸引这些桥梁界泰斗的是什么呢?

  钢桥面用上新材料

  建成于2000年9月的武汉白沙洲大桥,十几年来多次大修。为何老修不好?难在钢桥面上铺装沥青。

  桥科院一所副所长周尚猛坦言,沥青铺装层与钢桥面膨胀系数不一样,导致沥青层容易裂缝和滑移。而桥科院目前研发的一种技术,有望解决“老大难”。该技术将超高性能混凝土与钢筋网、剪力钉牢牢咬合,铺装这一复合钢板桥面后,再铺装沥青层,桥面使用寿命将大大延长。

  在现场,一台3米多宽的机器正进行复合钢板桥面疲劳试验,模拟车轮滚过桥面。压力是正常桥面设计荷载的1.5倍。而经历了500万次疲劳试验的桥面没有任何损伤。

  据悉,钢桥面技术源自德国。预计下月,这种全新的复合钢板桥面将走出实验室,在天兴洲大桥上应用,试验段数十米。

  斜拉索检测用上机器人

  在大桥索塔检测中,传统检测主要采用“蜘蛛人”高空作业。但“蜘蛛人”对斜拉索束手无策。检测斜拉索的秘密武器,就是智能爬索机器人。这个小家伙自带拍摄功能,能轻松爬上100多米高的斜拉索。

  2013年,桥科院自主研发的“探索者Ⅲ”成功对武汉长江二桥392根斜拉索完成检测,成为国内首个对桥梁斜拉索进行全自动无损检测的机器人。

  现在,桥科院已研发出“探索者Ⅳ”,它个头更轻巧,操控更便捷。试验现场,工作人员伊建军在笔记本上轻轻一点,“探索者Ⅳ”就沿着斜拉索轻巧爬行,斜拉索外观包衣是否完好,索内钢丝有无断裂、锈蚀,在电脑屏幕上一目了然。

  大桥健康可远程监测

  通过云计算中心,工作人员还可实时掌握全国重点大桥的健康状况。

  记者看到,工作人员登录武汉军山长江大桥监测系统。电脑上不仅显示了车速、车流量等荷载数据,还能监测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以及桥梁振动、支座位移等桥梁结构数据。

  工作人员介绍,该桥布设了温湿度、光纤光栅应变等传感器300多个,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光缆或无线网传到桥梁附近的现场监控中心,再反馈至桥科院健康监测云计算中心。

  去年5月24日,一辆超高超宽车辆在军山大桥刮伤第13根斜拉索PE套。谁都没有发现,却被安全监测系统侦测到了。

  目前,桥科院已为武汉阳逻大桥、二七大桥、鹦鹉洲大桥、军山大桥、长江二桥、古田桥、中法友谊大桥7座大桥安装了这种健康监测系统。(廖志慧 付丽 张静)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