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青山长江大桥建设者与留守子女相聚工地过小年

03.02.2016  09:20
图为,钢筋工王超带着女儿逛工地,介绍自己的工作。 成莉玲 摄 图为,一家三口在项目工地相聚。 成莉玲 摄

  中新网武汉2月2日电 (韩兆斌 马文建 刘家华 徐金波)中国南方2日迎来农历小年,武汉青山长江大桥施工方——中铁大桥局建设者依旧坚守建设岗位,加紧枯水期施工进度。为此,中铁大桥局将20余名建设者的留守子女接到工地与父母相聚。

  2015年,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武汉青山长江大桥开工,该桥是武汉四环线跨越长江的通道,大桥全长7.5476公里。主桥为1638米的钢箱及钢箱结合梁斜拉桥,采用双塔双索面全漂浮体系,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具有“大跨、重载、超宽”三个主要特点。

  记者当天在长江武汉市青山段江边泥泞的工地看到,瑟瑟寒风中这里仍旧火星四溅、机器轰鸣,数百名工人在此进行打桩、轧钢筋等基础施工,一派热闹繁忙的场景,丝毫没有过节停工和过年返乡的迹象。

  中铁大桥局项目部负责人称,为最大限度地抓紧当前长江枯水期有利施工条件,促使这座湖北省暨武汉市重点工程早日建成,该局所有参建员工放弃节假日,坚守工作岗位,现场工人短的有几个月、长的有一年没有回过家看望自己的儿女。

  爸爸们在工地默默地奉献着,与留守家乡的子女不能团聚,这牵动着企业和政府的心。2日,中铁大桥局与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明办、湖北省总工会、湖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合作,联合举办大型公益直播节目《爸爸我来了》,让爸爸们与留守子女在项目工地相聚度过南方小年节日。

  为让孩子们的行程便利和安全,中铁大桥局此前特意安排专人分赴陕西汉中西乡县五里坝安沟村、河南周口商水县姚集乡西郭庄村等地,通过乘坐乡镇公交、大巴、地铁、高铁等交通工具,将20余名留守儿童接到千里之外的武汉工地与父母相聚。孩子中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3岁。

  “在这里干活,无论是跟以前务工的工地还是与我家相比,这里的吃喝住和环境都是杠杠的!”来自河南周口的青山桥项目部一分部农民工郭四民向孩子介绍,项目部为他们驻地安装了很先进的空气能热水系统,随时都有热水供应;设置了专门的活动室、食堂、澡堂、洗刷池、晾衣厅等设施,工作之余他也常常到项目部设置的农民工夜校给自己充充电,普及一下业余知识。

  大屏幕上突然呈现出一段视频,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8岁儿童刘娜娜,在黑龙江零下四十度的农村独自和年迈的爷爷生活,视频中的娜娜显得格外乐观、懂事并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当主持人告知在湖北省委宣传部和中铁大桥局的努力下,亚心医院将免费为娜娜治疗时,坐在一旁的娜娜父亲刘成龙顿时泪如雨下,“我的孩子有救了!”。

  当天,孩子们与爸爸们先后进行了《听音认娃》《孩子弹吉他》《孩子戴大木娃娃跳舞》等亲子游戏活动。通过相聚孩子们对爸爸的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很少回家的爸爸又多了一些理解、多了一份崇拜、多了一点爱。(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