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支队构建“四大标准模块”推进火灾高危单位管理

12.06.2014  12:24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火灾高危单位管理规定》,全面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自主管理水平,恩施支队建立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四大标准模块”,实现社会单位标准化、程序化、自主化管理新格局。

构建组织制度标准模块。 一是明确消防管理组织。 指导、督促火灾高危单位明确消防对口管理部门,建立以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责任人)为消防安全责任人的消防管理组织,成立消防安全管理员、消防控制室值班员、消防设施操作员和户籍化档案录入员的“四员”消防队伍,形成封闭、循环的消防安全责任链。 二是明确消防工作制度。 制定出台火灾高危单位“双十条”管理规定,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模板,明确相关人员的消防管理、隐患检查整改、火灾扑救、引导疏散和教育培训五大职责。在火灾高位单位内部建立奖惩机制,将消防安全与部门或个人利益挂钩,有效提高单位主体意识。 三是明确隐患整改制度。 明确单位定期开展火灾隐患自查自纠,消防支队定期开展监督抽查。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由单位负责人及时组织资金、人员实施限期整改;对构成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消防支队约谈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对逾期不改的隐患单位,由政府主要领导约谈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并提请人大内司委介入督办。

构建信息资源标准模块。 一是规范档案信息管理。 加强户籍化管理系统运用,全面实现单位概况、管理制度、机构人员、建筑设施等基本信息电子化管理;督促单位常态化开展消防检查、巡查、演练和安全评估并及时录入系统;按照统一模板,火灾高危单位全部建立活页式户籍化档案。 二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统一制作、发放消防便民服务联系卡、建立火灾高危单位QQ群、公开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不断加强与单位的信息交流、沟通,努力打造优质便民服务平台。同时,利用户籍化系统信息收发窗口,实现分管监督员点对点指导,帮助单位解决消防管理中的问题,提高自主管理水平。 三是开展样板创建活动。 支队统一对列管的88家火灾高危单位落实“五个一”工作要求,即开展一次检查、进行一次指导、签订一份承诺、组织一次培训、开展一次演练。并与部分单位搭建警民共建桥梁,建立“一对一”对口指导服务机制,指导共建单位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及时提供技术支持,消除火灾隐患,着力打造消防管理样板工程。同时,发动共建单位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消防公益宣传,营造消防宣传氛围,努力将火灾高危单位全部创建为消防安全管理示范单位。。

构建标识管理标准模块。 一是消防设施标识化。 制定《建筑消防设施标识化手册》,对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柴油发电机房、配电房、防排烟机房等7大重点部位常见消防设施的名称、功能、状态和操作要求进行标准化说明。统一火灾高危单位建筑消防设施标识化建设,明确标识尺寸、标识内容、悬挂位置等,做到“标识所示即所用”。 二是操作程序标识化。 制定《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手册》,统一控制室工作制度、日常维护、应急处置、安全检查、档案建设5大标准化模块。严格落实“一培训,三上墙”,即控制室人员集中培训和管理制度上墙、人员信息上墙、操作流程上墙,快速提高控制室操作人员素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三是方位引导标准化。 按照战时工作需要,突出加强控制室、水泵房、柴油发电机房等消防重点部位的方位引导,建立标识牌引导和人工引导机制,确保火灾时消防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到达重点部位,实施火灾扑救。

构建灭火救援标准模块。 一是出台规范强保障。 制定出台《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管理规定》,明确制度、标准和要求,为单位消防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因地制宜建队伍。 督促火灾高危单位按标准建立50支单位志愿消防队;按照1车6人的标准,在华龙城、中心医院、民族学院、华硒生态园等有条件的单位建立8支保安联防消防队,负责本单位消防巡查检查和火灾扑救工作。同时,纳入全州消防指挥调度平台,实现统管统用。 三是统一培训提素质。 建立多种形式消防队轮流培训和联勤联训机制,定期深入社会单位对志愿消防队进行消防培训;每季度对单位保安联防消防队开展封闭式集中训练;每半年组织一次联合演练,以操法训练、实战演练、协同作战为主要内容,切实提高队伍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