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水利“五水共治”百万人民从中受益

26.04.2016  09:27

(邱龙)枣阳市地处鄂北岗地,是有名的“旱包子”,水资源匮乏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为改善枣阳的水环境状况,各级政府每年投入5亿多元资金推动枣阳水利事业全面发展。目前,已较好的形成了“五水共治”的局面,使百万枣阳人民从中受益,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取共赢。 

---严控源头治污水。水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控制入河排污口的审批,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在河库内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由环保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按照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要求,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对在向河道倾倒垃圾的情况,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由辖区地段主管部门负责清理,同时以枣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清障令的形式,要求当地政府限期清除,及时跟踪督办,对不作为的部门负责人进行电视曝光严厉追责。开展护城河、冷水沟水环境治理,争取国家和省市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工程项目资金,目前,城区护城河治理工程已纳入“十三五”规划。 

---改善生态思洁水。水的洁净程度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发展民生水利与人民息息相关。“十二五”期间,先后在琚湾、熊集、兴隆等乡镇新建了5个水厂,解决了近5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在水源地水质的管理上,一律禁止在水库、河道围栏围网养殖、投肥(粪)养殖确保水质不受污染,对破坏水质行为的,坚决依法进行打击和处理。 

---健全体系防洪水。全市现有在册大中小型水库296座,总库容12.13亿立方米,其中:大型2座(含襄阳市管熊河水库)、中型20座控制流域面积1484平方公里,防洪库容5.88亿立方米,现有堰塘32489口,自2011年开始,治理了滚河6.45公里、沙河、华阳河等堤防,初步建成了“上蓄、中防、下排”防洪工程体系,保护了全市75%的人口和耕地。在2012年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基础上,2015年开展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和已建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同时,防汛抗旱会商系统延伸到吴店、鹿头、七方三个乡镇,随着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措施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水雨情监测预警系统的逐步完善,防洪水能力大大提升。 

---河道畅通排涝水。为切实搞好城区防汛排涝有关工作,该市不断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组织体系,加大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力度,组建了防汛抗旱排涝应急队伍,编制完善了《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东沙河水库管理处、城壕管理处长期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护城河内水面漂浮物进行打捞清理及排水口处的清淤。在汛期,东沙河水库管理处安排有专人值班,切实搞好闸门的开启工作,确保汛期安全泄洪排涝。近期,城壕管理处还安排人员对武装部1号鱼池处、二医院11号鱼池及步行街上游9-10鱼池重点地段进行清理,疏道了排水口,有效确保了河道畅通。 

---以民为本保供水。为了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减少跑、漏水,浪费水,从而达到保水目的,自“十一五”以来,该市陆续实施了水库除险加固、水库水系连通、灌区续建配套等工程措施。具体为:水库除险加固。对1座大型、20座中型,62座小(1)型,198座小(2)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水库水系连通。对沙河-石梯-大黄河、沙河-吉河等水库进行了水系连通;灌区改造。对大岗坡、石台寺两个大型灌区和华阳河、吉河两个中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有效提高了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