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8.07.2014  14:37

    新华网湖北频道7月28日电(柴普军)近年来,为进一步规范全市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湖北枣阳市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履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职能,不断创新对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察的方式方法,逐渐摸索出了一些适合当地实情、并行之有效的行政执法监督方式方法,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推动了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统计显示,近年来,枣阳市共引进外地投资项目655个,引进外埠资金93.6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61个,已建成投产的过亿元项目16个,新增产值近百亿元。

     明确行政执法依据,使行政执法行为“师出有名

    前些年,枣阳市纪检监察机关经常接到群众或企业投诉,反映一些部门和单位存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同时,一些单位越权执法、超限收费等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为统筹解决这些问题,该市纪检监察机关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市各单位的行政执法及收费依据进行全面的清理,对执法内容重新界定,进一步理顺了执法机制、规范了执法程序。

    界定执法内容。为使执法单位的执法依据和执法内容清晰明确,枣阳市纪检监察机关对全市所有执法单位的执法内容,以“权力项目准确、名称表述准确、类别划分准确、实施依据准确”为目标,全面开展职权清理和职责界定。全市共取消部门越位职权14项、重新界定职权13项、取消及停止收费职权3项,退还已违规收取费用478万元。同时为进一步减少行政执法的随意性,枣阳市纪检监察机关在全市34个具有行政处罚权的单位开展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332部法律法规中的2781条行政处罚的弹性条款进行了细化规范,根据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把3506个违法行为细化成为12849项,规范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尺度,减少了利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寻租的空间,净化了利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企业吃、拿、卡、要、报的土壤。

    理顺执法机制。为解决权力归属不清、职能交叉、责任不明的问题,枣阳市纪检监察机关在县市可调控争取的范围内,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职权,重新明确分工,全市共清理交叉职权16项。如将市政、规划、环保、园林、工商、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的部分行政处罚职能归并城管执法局,实行“7+1”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工作机制,有效集中城市管理力量。2013年以来,市区513处违法建筑被有效处置,其中466起被强制停工,38起被强制拆除,9起新开挖基础项目被强制恢复地形地貌,90起偷建、抢建行为在第一时间得到制止。

    规范执法程序。规范到位的执法程序是文明执法的前提。为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保证程序性正义,枣阳市纪检监察机关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引入执法单位执法环境建设,对执法部门的执法程序作出了明确要求,以“内容合法、程序规范、形式简明、操作方便”为标准,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对每个环节都规定了“谁来办”、“如何办”、“什么时间办结”,对运行整个过程进行动态运行记录,对运行结果进行量化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效减少了执法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全市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已先后对56起不按程序执法的当事人予以了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