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先后发现两座国君级墓葬 专家:还有其他墓葬

09.01.2015  11:02

  □本报记者刘文生 见习记者张亚婷

  “枣阳是块风水宝地,不仅有刘秀一位皇帝,还有很多诸侯国君。”在枣阳吴店镇郭家庙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工作的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张翔说。

  近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枣阳吴店镇郭家庙墓地发掘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曾国国君级别墓地,推测一号大墓墓主可能是距今约2700年的曾国国君——曾侯絴白。一时间,全国媒体聚焦郭家庙墓地,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其实,在2002年冬至2003年春,襄阳市考古所对郭家庙墓地进行过抢救性发掘时也发现过一座国君级别墓地,墓主人推测为曾白陭。

  2002年底,为配合孝襄高速公路建设,襄阳市考古所对郭家庙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曾发现国君级墓葬。襄阳市考古所所长陈千万回忆,当时墓室盗窃严重,还余有铜、金、骨、玉石、皮革、木六类质地的遗物,其中金箔残片和象征军权的曾白陭钺以及大量车马器的发现都昭示着墓主身份之尊贵。其中,曾白陭钺有18字铭文:“曾白(伯)陭铸戚钺,用为民刑,非歷殹刑,用为民政。”作器者自铭曾白陭。襄阳市考古队研究解释,曾白陭之“白(伯)”字应该是爵称。钺上字的大意是,这件钺是用来治百姓的罪刑,不是专门来杀人的,而是用于推行政令,治理人民政事。这均表明曾白(伯)陭处于国君的地位。

  而本次郭家庙墓地发掘的国君级别墓地,初步推测墓主人为曾侯絴白。这是根据1982年时,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曹门湾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一件有“曾侯絴白”铭文的戈,而在本次发掘中,同样也发掘出了一件与“曾侯絴白”戈模样相同的戈来推断。

  据推测,曾侯絴白在年代上要晚于曾白陭。陈千万表示,曾侯絴白戈,其“”字是爵称,一国之君不能同时称“”又称“”,推测曾国的爵称可能有变化,即先称伯,后称侯。从陪葬的器物来看,曾白陭的墓葬也略早于曾侯絴白。“虽然目前在枣阳郭家庙只发现了2位国君的墓葬,但应该还有其他的国君墓葬存在。”陈千万说。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