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网友和96枚徽章的故事

22.03.2016  16:58
 

 

网友们寻访徽章里的历史事件发生地。记者熊波 实习生王卓 摄

(武汉晚报)才女林徽因曾说过,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

在武汉,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市民,也是网友。两年前,他们在网络上相遇,又相约在城市里行走。而所做的一切,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

两年来,他们自愿集合起来,捧着96枚珍贵的徽章,以“扫街”的形式,寻找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武汉印象。

昨天,这些徽章出现在长江网“人文武汉”论坛,迅速引发网民跟帖。

网络让一群网友成为知音

起初,16位喜欢寻访武汉遗址遗迹的市民互不相识。

2004年,他们因为在网络上发帖的内容相似,彼此开始关注、熟悉起来,进而有了知音的感觉。

网友“士心”侯红志回忆,2009年,有4位网友一起商议,发起了一次“武汉工业遗产”专题寻访。很快,荣毅仁家族在汉创办的申新纱厂、福新第五面粉厂,拥有百年历史、保存完好的法商康城酒厂,20世纪初创办的汉口既济水电公司、英商和利冰厂等十多处遗迹,一一浮出水面。

图文并茂的帖子发表后,引起了其他网友的共鸣。虚拟的网络,让现实中的市民们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们是网友,也是市民,我们都热爱武汉,如果能为保护武汉的历史和文化多做一些事情,善莫大焉。

更大的火花,迸发在2012年。

在一次聚会中,网友“铁血十八星”万学工收藏的4万多枚徽章,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为了梳理武汉的城市亮点,大家经过反复研究,筛选出了96枚徽章。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网友、今年61岁的刘谦定说,“挑选出来的徽章一是与武汉有关,二是与武汉的历史事件紧密相连,三是力求徽章里的历史事件在今天的武汉还留有遗址遗迹。

寻找行动吸引了外国朋友

96枚徽章,每一枚都记录着一段历史往事。

武汉在辛亥、北伐、抗战期间,都处于重要地位。”网友“柏榴村”刘宝森透露,他们在寻访中,还遇到了不少外国人,也来武汉找寻祖辈的足迹。

历史上名噪一时的和利冰厂,此前仅存的历史记录,只知道厂主叫柯三,柯三可能是这位英国商人的姓氏,至于他全名叫什么,当年在武汉如何经营冰厂,是否带有家眷等情况,都不清楚。

没想到,在网上发表了“汉口英商和利冰厂代用币”的帖子后,2013年9月,英国纽卡斯尔学院文科院院长杰拉德·科赛恩教授专门约请“铁血十八星”等网友,在汉口和利冰厂旧址门前相见。原来,科赛恩教授一直在关注武汉,当在网上看到“汉口英商和利冰厂代用币”时,他感到热血沸腾。因为,他就是“柯三”的孙子!这次来武汉,除了参加武汉大学组织的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学术交流活动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找寻他爷爷当年创办和利冰厂的旧址。

在岳飞街26号,科赛恩出示了他爷爷当年拍摄的10多张老照片。万学工等人这才明白,“柯三”是当年对“科赛恩”的中文译法,他的全名为沃特·休斯·科赛恩,来自苏格兰,他原本是一艘英国货轮上的机械师。当年,老科赛恩20多岁时来到汉口,见这里的制冰技术非常原始,就和船上的同事一道开办了和利冰厂。

科赛恩教授还说,当年,和利冰厂发展成为汉口最大的制冰厂,老科赛恩看到新出现的饮料汽水很赚钱,又于1920年创办了和利汽水厂,结果,“和利”迅速占领了当时武汉及长江中下游冷饮市场,成为冷饮第一品牌。

在寻访中,网友们发现,像科赛恩这样对武汉念念不忘的外国人还真不少,这也让他们的城市荣誉感获得骤然提升。

见网友”成了一件靠谱的事

在很多人眼里,见网友是件不靠谱的事情。

将名字谐音“将军”作为网名的江军是一名女教师,在网上发表了大量关注城市文化风貌保护的帖子。每隔一段时间,网友们都要见面,商量寻访的地点和内容。

每次我出门,遇到别人问我干什么去,我回答说见网友。这时,总会有人好心提醒我:‘那你小心点咧。’”爽朗的江军讲到这里,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每次我都要给别人解释,我见的这些网友都是正经人,都是为了传播城市文化。

虽然身患癌症,刘谦定却十分乐观:“我把这次寻访当成与癌症抗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如今,它完成了,我也该找寻我的下一个五年计划。至于癌症,就让它见鬼去吧。”说这话时,头发花白的刘谦定挥舞着手中的一把折扇,笑得像个小孩。

两年时间,16位网友自掏腰包走遍了武汉三镇,还原了96枚徽章背后的故事。

我们的寻访,和金钱无关。只希望我们写下的这些文字,找寻到的这些故事,能告诉后来者,武汉曾经发生过什么。

各自完成承担的寻访课题后,他们又伏案写作,将所见所闻整理成文字,制作成了一部文稿。在文稿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作为对城市母亲的报答,我们集结编撰了这本《徽章上的武汉》,虽然它不免幼稚、甚至粗糙,但是,它是我们捧出的一颗赤诚而滚烫的心。我们希望它能被这座城市接纳,被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接纳。

即日起,您可登陆长江网论坛(http://bbs.cjn.cn),欣赏这96枚承载着武汉历史的徽章。本报从明日起,将讲述这些徽章背后的传奇故事。读者朋友对这组报道有何感想欢迎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27-82333333,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