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刘家场镇农民新年心愿:好想搬下山 睡个安稳觉

16.02.2016  10:06

  今年省两会期间,来自松滋市的省人大代表吉明东提出建议:“松滋市是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其西南重镇刘家场是典型的以采煤为主的百年矿区,境内9村地下地质结构严重破坏,亟需搬迁!

  11日,正月初四,记者走进这一片凋敝的山乡,村民众口一词:“我们就希望搬到平坦处睡个安稳觉!

   地陷、裂缝、缺水,山民挥之不去的噩梦

  住在这山巅之上的煤矿采空区,刘家场镇柳林冲村六村村民张先娥家有说不尽的烦恼。门前一亩多的自留地里,可见直径两三米、深度三四米的4个大坑。“1991年开始有第一个坑,那时还勉强可种点玉米,现在不敢下田去,谁知道什么时候会窝下去呢?”张先娥说起来仍心有余悸。“家里的烤火房也窝下去一个小坑,在屋里也不敢多待一会儿,就怕墙也塌了!

  这囧境直接导致张家大儿媳4年前离家出走。“儿子出门打工,孙女11岁了,我每周一陪她走到7公里外的三望坡上学。”张先娥说起这一切就抹泪。

  74岁的刘顺兵老人,住房外墙上有长长的裂缝:“补了又开,开了又补,从墙缝里可以看见屋内的灯光。

  村民张圣容已经搬过一次家:“2014年夏天大雨,床头山墙地基下陷,房子塌了一间,幸亏我们跑得快!”现在,她买了本村搬迁出去的村民的房子,暂时无虞。

  饮用水也成了问题。“以前家门口都有泉眼可以出水,现在一停雨,我们就要组织摩托车队伍给受灾严重的烧起坎、冯家岭两地的村民送桶装饮用水去!”观音淌村支书文良俊很无奈。

  地下挖矿、地上遭殃几时休?刘家场镇的煤炭开采始于清朝咸丰年间,已有百余年历史。上世纪60年代以来,采煤规模扩大了几倍。境内有省属的松宜矿务局,市属的松滋煤矿、松滋硫铁矿,还有数不清的乡镇煤矿、私营煤矿。刘家场镇镇长周小波介绍:“据不完全估计,建国以来,刘家场镇(包括原桃树乡)共向国家贡献了6000多万吨优质燃煤。

  地下挖煤,地上就遭殃。柳林冲村村支书张爱萍介绍:“这些危房,在省属煤矿采空区上面的有189户,在市属煤矿采空区上面的有191户,在私营煤矿上面的有133户。

  文良俊透露:“这些小煤窑自开采以来,从没有对地上住户有任何补偿。我村129户、412人受地质灾害影响。

  吉明东代表在周边做过调查,这9村地面塌陷117处、不稳定斜坡57处,地下水系被打乱,泉眼枯竭130处,留下容量达10万方的尾矿11处,一遇山洪后果将不堪设想....。.

  张圣容老人抱怨:“天生桥煤矿去年都还在开采,睡在床上听地底下放炮、掘进,声音清晰得很!

   搬迁扶贫,能否花落山乡人家?

  由于刘家场镇地处武陵山余脉,此处除了采煤引起的地质灾害,亦有自然地质灾害。观音淌村的破岩口处有一处高达40米的峭壁,峭壁上出现了3.5米宽的裂缝,崖下23户、92位村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文良俊说:“这些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农户,大都是在册的贫困户,就地扶贫代价太大。赵家垴上7户人家,修3公里道路光硬化就需要100万元,还有路基、配套电力、自来水等,这些投入远超过异地搬迁建房费用。村部附近的险桥寺过去是老乡政府所在地,稍加整治、规划就可以集中安置百多户居民。

  张爱萍也有这样的想法:“国家现在有异地搬迁扶贫的政策,希望我们也能被纳入进去。开春我就准备到这几个煤矿去走一下,把他们的地下巷道图纸拿来,将来集中搞新农村建设绝不能建设在采空区上。

  在山区建设新农村,柳林冲村邻近的全国文明村——三堰淌村已有成功的经验。据三堰淌村干部孙长全介绍:“我们花了5年时间,规划建设了3个集中居住小区,基础设施投入性价比很高。每一个小区现在都有50多户村民入住,且平整出比过去多2倍的耕地。现在种上羊肚菌,收购价80元一斤,统一出口到澳大利亚去!”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