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林教授参加“湖北省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学术交流

03.10.2014  16:56

      2014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日。在中国唯一以“孔子使子路问津”典故命名的古代书院——新洲“问津书院”,“湖北省孔子问津文化发展促进会”隆重举行了2014湖北问津文化论坛、《问津文化丛书》发行、“问津杯”全国诗词大赛等系列纪念活动。省政协主席杨松同志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我校杨洪林教授在大会进行学术交流,学术论文被收入《问津文化丛书》,并当选为“湖北省孔子问津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


杨洪林教授出席开幕式

      省政协主席杨松在开幕式讲话指出,源于问津书院所形成的问津文化,是儒学及儒家文化在荆楚大地传承的重要成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9·24讲话”精神,就是要传承弘扬问津文化,就是要“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津”,充分挖掘和弘扬问津文化所包含的“求索、求真、求实,兼容、包容、宽容”等优秀思想元素;就是要“问”兴学育才、立德树人之“津”,科学总结和借鉴问津书院教育的成功历史经验,积极探索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乃至国民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就是要“问”加速武汉、湖北跨越发展之“津”,大力弘扬敢于“问津”、大胆探索、勇于担当的精神,努力拼搏,共同创造美好家园,把“问津文化”真正建成“文化湖北”的又一文化标志,成为国际知名的一大文化品牌。


杨洪林教授在大会作学术交流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洪林教授,在会议上以《论问津书院与民间草根儒学的传播》为题进行了学术交流。杨教授认为,源自民众社会生活实践的孔子儒学,历史地形成了官方儒学、学林儒学和民间草根儒学三位一体的体系架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化育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性情。学林儒学和民间草根儒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儒学既具有学理性、知识性,又具有草根性、普适性和实践性。问津书院作为儒学的传播重地,历史地将学林儒学与民间草根儒学相结合,形成了别具风采的儒学一脉,建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化、大众化、普适化的传播机制,教化、熏陶着荆楚大地的民众。当下,对其深入研究有利于匡正道德失范与诚信缺失之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杨洪林教授撰写的学术论文《论问津书院与民间草根儒学的传播》,作为我校“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团队的科研成果,被收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问津文化丛书·问津文论》一书中。杨教授在大会上当选为“湖北省孔子问津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参与推进湖北省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工作,成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科研成果服务湖北省经济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新方式。

杨洪林教授简介:
      杨洪林,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5次荣获省部级社科政府奖。发表论文12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