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引来数千观众 鳌鱼灯打破“闭门”玩灯祖训

05.03.2015  11:13

  图为彩牌“龙楼”前的献祭、祈福仪式 记者郭良朔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蒋太旭 通讯员徐晓青 涂腊梅)3日晚,在黄陂乡间传承600多年、曾濒临失传的民俗活动舞鳌鱼灯,在该区王家河街东方红村黑李湾热闹上演,让50余户人家的小山村迎来数千观众。鳌鱼灯会活动是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全省仅黑李湾独有,近年来经历了从“关门”玩灯到对外“开放”的过程。

   600人山村引来数千观众

  黑李湾在黄陂城关以北,常住人口不足600人。当晚,前来观看鳌鱼灯的观众达数千人,数十辆小车将村前小路围得水泄不通。观众中有邻近乡街居民,也有专程从市区赶来观灯的市民。

  记者在现场看到,全组鳌鱼灯由2红2黄共4条鳌鱼灯和一个彩牌龙门组成,竹扎纸糊。每条鱼灯由3人挥舞,分头、身、尾三节,长约二三米。“”含“独占鳌头”之意,鱼灯头上写有“”字。彩牌龙门高约3米,近似牌坊,正面为“龙楼”,反面为“凤阁”,四角挂有小灯笼,寓意“四方光明,降魔伏妖”。龙门顶端正中扎有“八仙”之一铁拐李的药葫芦,两极挂有兽头。龙门口上方悬有一彩球,谓之龙珠。

  经过“献祭”、“点睛”、“祈福”等一套仪式后,舞灯活动正式开场。4个鳌鱼灯在锣鼓、鞭炮齐鸣声中,摇头摆尾,环绕龙门数进数出,以红鱼灯跳龙门取得龙珠告终,预示来年风调雨顺,人寿丰年。

   荷包暖和了,过年图个热闹

  据黑李湾族谱记载,鳌鱼灯系元末明初由始祖李普夫妇从江西迁徙湖北时带至黄陂,在黑李湾世代相传至今。

  黄陂区民俗专家刘建新介绍,“鳌鱼灯”全省仅黑李湾独有,上世纪60年代以前年年演习流传,“文革”中断,后得以恢复,却因经济原因改为数年才玩一次,且表现形式日渐马虎,濒临失传。2007年,鳌鱼灯作为“传统舞蹈”类别,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77岁的李耀渔是“鳌鱼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老人说,鳌鱼灯技艺在族内已相传二十余代人,自己从小参与村里舞灯,多次担任舞灯“头人”,在灯的舞法及程序编排、起灯、篡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晚年,他将所学传给村里的年轻人。

  一位村民向记者透露,现在玩一次鳌鱼灯大约要花三四万元,由村民自愿筹集,有钱的人多出,没钱可以少出。“过去没钱,灯会很简单。现在荷包暖和了,过年过节只要能热闹、和睦,不在乎这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