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村级债”不再是“老大难”——湖北枝江创新方式促进基层债务化解

10.02.2016  19:40

    新华社武汉2月9日电(记者梁建强)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金字红底的福字贴满村落,爽朗的笑声与鞭炮声此起彼伏……新春佳节,湖北省枝江市问安镇袁码头村中,处处是一片喜庆祥和的景象。

  当了21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两鬓渐白的袁码头村“老支书”赵心财感慨:“这个春节,没有‘包袱’了,过得舒心!”。

  作为多个村组合并的“大村”,袁码头村的村级债务最多时曾达百余万元,涉及大量农户。他说,每逢春节前夕,前来索债的农户一拨接着一拨。“村级债务问题的长期存在,让村干部们过节都很难安心”。

  村级债务,是农村税费改革后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许多类似袁码头村的村组,都被这一问题长期困扰着。

  枝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青山告诉记者,经多名人大代表的强烈呼吁,枝江人大组建调研团队,就村级债务问题启动了专项调研。

  调研发现,村级债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为完成税费上缴任务向农户借债约占51.52%,公益事业建设欠债约19.96%,兴办村级企业欠债约10.92%,拖欠村组干部工资等其它事项欠债约17.60%。

  枝江市经管局局长苏廷国介绍说,村级债务涉及范围广,负债额度大。枝江市198个行政村中,有194个村负债,占98%;截至2013年底,枝江各村平均负债百万元以上。

  “村级债务属于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应该重点解决好。”枝江市委书记许志华说,在枝江市人大开展专项调研的基础上,《枝江市化解村级债务实施方案》正式制定,明确提出:到2017年,化清村级欠农户个人的1.39亿元债务。

  上下联动配合,枝江市开始多渠道筹措化债资金。枝江市经管局副局长佘信全介绍,从2014年起,枝江市计划连续四年每年安排1000至1500万元财政资金,采取专项借款的方式支持化债工作;各镇(街道)每年也安排100-500万元作为化债基金。

  与此同时,增强村级“造血”功能,也成为化债的途径之一。苏廷国说,以董市镇为例,通过对村级山林、“四荒”地等资源进行产权界定、资产评估,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盘活,筹集化债资金126万元。

  实行财务结算转债,以及争取帮扶减债等方式也在枝江普遍采用。

  “很多村,既有村组欠百姓的债务,也有百姓欠村里的债务。”问安镇党委书记王春波说,在债权人、债务人双方自愿的前提下,枝江允许对口转结,带动了村级债务向民间债务的转化、消解。

  除此之外,枝江市还强化了村级财务的收支管理。一方面节约了办公经费,确保村级收入优先用于化债;另一方面,防止了新增村级债务。

  许志华说,多措并举之下,截至2015年底,枝江市已化债1.19亿元,占总任务的85.5%,大幅超额完成了阶段目标任务。部分村组,村级债务已经全部化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欠百姓债务是重要一环。

  “这是政府给百姓做实事、做好事。”拿回了拖欠了15年的1万元欠款的仙女镇屈店村村民谢青山笑着说。

  在他的身后,柳树的树梢已经泛起点点青绿。春天就要到了。(完)

(编辑 毛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