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的怕与爱

13.07.2015  12:17

  武汉电视问政“期中考”考题之一,“部分村级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引人注目。

  笔者是农村长大的,对许多问题早就风闻。但问政考题显示出来的某些细节,仍然令人十分难受。比如说起村干部,村民好畏惧。

  督查员看到的情形是,即便是代表上级进村,很多村民仍然不敢接受采访。群众“怕报复”,电视问政编导也尽可能满足群众要求,将镜头打上马赛克。督查员问到村支书时,村民不敢说真话,只有到了家里,才敢打破沉默:“我们村里的现实情况,90%的人不敢说”,“传到他耳朵里了,他肯定要报复我。

  农村基层组织的选举,依法要求推荐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热心公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村民为候选人,这些美好词语如果可以用情感尺度来衡量的话,说他们是村民们心目中最可爱的人,似不为错。诚然,爱与怕不是绝对的。爱中也可能有敬畏,但是村民“怕报复”,恐怕一丝爱也找不到。虽然少数村民的爱不能代表什么,但大多数村民拥戴和爱的指向一定错不了。进一步说,如果村民的爱戴还不能代表什么,那么众多村民的怕,足够说明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村民对某些村干部畏之如虎的情形呢?村民们那么怕他,他是怎么当选的?村民们那么恨他,为什么没能依法进行民主监督,为什么不敢依法提请罢免?少数地方少数村干部的“土皇帝”作派,尤其是违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直接通过暴力和贿赂上位的现象,就是答案。这次问政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比如,失地农民的土地补偿款被人冒领,村里的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情况长期不公开,村干部每周上班两小时等等,或许根子正在于此。而村民们的怕之源,恐怕也在于此。

  种种情形表明,在少数村,“狠人政治”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所谓农村的“狠人政治”,如果说从前是房头大、弟兄多的话,那么如今则变成了有钱有实力有狠气。“狠人政治”之阴魂未散,从选举到村级组织的日常事务中,村民说了算最终难免沦为狠人说了算。在实际操作中,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之类的选项难免虚化,而工作能力之类,又可能直接对应为“有狠气”。个别地方的选举又可能把从前的“爱谁选谁”变成了“怕谁选谁”。

  村级组织的“狠人政治”现象,既违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又违背村民的真实意愿,最终必然导致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应该说,改变这一现状,各级组织多年来也想了一些办法,有些举措也是切实可行的。笔者以为,少数村“土皇帝”现象和“狠人政治”的解套,不妨从背靠背真实地摸清村民们的怕与爱做起。(严辉文)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