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昨日微跌收报5100点 权重股低迷股民很忐忑

11.06.2015  13:35

  沪指昨日微跌收报5100点,创业板涨3.49%,收报3834点,题材股暴力拉升,权重股依旧低迷。近期市场震荡频繁,自从上周五沪指站上5000点以来,不少股民心中开始忐忑起来,甚至有的清仓准备旁观大跳水。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又总是惊人的相似。在此不妨回望2005年—2007年的那波大牛市,再看看本轮牛市处在什么阶段,对比一下二者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回眸

  2005年—2007年牛市历程

  第一波段:2005年12月15日—2006年7月5日。券商、有色暴涨成为牛市的启动浪,行情从1000点左右止步于1700点附近。期间,沪指涨幅50%左右,中小板涨50%,市场呈现普涨行情。在此期间逾270只股翻倍。

  第二波段:2006年8月28日—2007年5月29日。大盘权重股成为领头羊,金融和地产成为急先锋,大涨逾30%。沪指从2734点涨到4335点,涨幅58.6%。个股全面暴涨,平均上涨90%。大妈们进场,两市新增开户数直线上升,散户成为市场主力军,最终这段行情以“5·30”半夜鸡叫结束。

  第三波段:2007年7月20日-2007年10月16日。2007年8月23日,沪指在权重蓝筹股的推动下,开盘直接跳上5000点大关,随后33个交易日直奔历史大顶6124点而去,但从成交量来看,市场的活跃度已经大不如“5·30”之前。

  第四波段:2007年11月-2008年1月,沪指在5000点附近震荡整理后慢牛攀升。不过,遭受南方雪灾、恶性通胀与金融危机三重打击的沪指,于2008年1月21、22日,以崩盘的方式向5000点悲壮告别,从而开启了惨烈漫长的熊市行情。

  对比

  市场背景大不同 走过熊市估值低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这波牛市与2007年牛市大相径庭,2007年牛市是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当时我国房地产业、重化工业还处在黄金时期。而这轮牛市是资金驱动下的杠杆牛,以移动互联网、金融改革、消费升级为主题,主要是成长股。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上轮牛市是由股改撬动起来的,本轮牛市是在沪港通推出、融资融券等背景下出现的,整体持续周期会更长一些。8年前突破5000点时,经济处于高度繁荣期(GDP增速13%),政策处于全面从紧期(加息加准);本次突破5000点,经济处于下行期(GDP增速7%),政策处于相对宽松期(降息降准)。

  不过,雪球财经分析认为,这轮行情和2005-2007年的牛市行情又有很多相似之处:2005年牛市行情启动的根源,是市场经过为期4年(2001年6月-2005年10月)的熊市洗礼后,优质票的估值已经低至极限,股改盛宴的到来、股改对价的蛋糕激发了人气,于是A股市场上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级别的牛市行情。而眼前这轮行情启动的背景是,2008年11月份以来市场近乎连跌7年,优质蓝筹的估值更是再创历史新低,随着流动性的宽松,经济转型升级、资本市场开放的进行,迎来一波大行情。

  观点

  国泰君安:6000点犹可期待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任泽平是中国最早公开喊出5000点的分析师。最近,国泰君安研究所给出的最新观点是:5000点牛市并未结束,未来至少还有20%的空间,6000点会师可期。

  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乔永远称,目前货币政策并未转向。对于会不会有监管政策(比如印花税),并可能终结行情?乔永远称,即使这类政策出台,也不会是成为市场的拐点,只是改变牛市的节奏和斜率。

  摩根士丹利:牛市行情刚过半

  摩根士丹利认为,A股牛市可以分成3个阶段:价值阶段、成长阶段和品质阶段。在第一阶段,投资者追逐那些最便宜的股票,即市盈率相比历史均值最低的股票。在第二阶段,投资者追求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在最后阶段,投资者选择那些股权回报率最高的公司。摩根士丹利的结论是,现在A股处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之间,刚走了一半。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