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漠都会:恰克图的茶贸与税收

08.06.2016  11:43

      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就如一场东风。在它签订后的第一时间,位于东经106°25′、北纬50°20′的中俄边界上的一条小河边,两座相对而立的边贸城市迅速崛起。俄国一方的那座沿用了小河的称谓恰克图,大清一方则命名为略嫌土气的“买卖城”。因为双方仅隔了256米宽的隔离带而宛如一个城市,人们混称其为恰克图。这里,就是起自福建下梅、历经水路陆路又从张家口换上骆驼绵延逶迤的晋商万里茶路的目的地。

      恰克图的蒙语意思是“有茶叶的地方”。从1727年到1905年的100多年间,这里的确成为中俄商人达成共识的“茶可图”。对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居然会有三位重量级学者指名道姓。马克思在其著作《俄国的对华贸易》中写道:“由于这种贸易的增长,位于俄罗斯境内的恰克图就由一个普通的要塞和集市发展为一个相当大的城市了”。法国社会史学家布罗代尔在其经典著作《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则说:“茶在中国与葡萄在地中海沿岸起的作用相同,凝聚着高度发达的文明。”曾经流放恰克图的著名民粹主义分子波波夫称:因为在国际贸易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这座小城有了许多别名:中国人称其为“朔漠之间一都会”,俄罗斯称其为“西伯利亚汉堡”,西方人称之为“沙漠俄罗斯”。

      双方投诸恰克图兴建方面的积极性大不相同。俄方是国家行为,派军队构筑起有着要塞拱卫的小城;清朝是商业行为,由晋商集资搭就。这在昭明双方贸易主动性的同时,也透露出不同的税收取向:俄国人将税收视为投资后的回馈,因而从恰克图贸易中分肥颇巨;清政府认定税收只是权力下的自然追索,这也注定了恰克图贸易中晋商的税收代价不菲。事实上,双方征税机构的介入一点儿也不含糊,俄方称“萨纳特”,清政府称“扎尔库齐”,专司边贸管理并监收关税。

      俄国人高呼“一个恰克图抵得上三个省”的1840年前后,茶叶贸易已经占到俄国进口商品的91%。到1873年,晋商向俄国出口的茶叶由4万箱增加到约38.5万箱,剧增近9倍。就是在这个时期,俄罗斯从恰克图贸易中所征关税,占到了其国家税收总额的20%~36%。乾隆初年自恰克图输俄茶叶仅有21吨,到了同治年间,竟然达到令人咋舌的1.01万吨。以卢布计算,1755年~1762年茶叶贸易额为4.80万卢布,到1781年~1785年就增长了5倍。1744年,在恰克图的双边贸易额约为30万卢布,到1760年便上升到110万卢布,1830年的统计是800万卢布,到了19世纪中期已达1600万卢布。1777年,俄方征收进口货税即达48万卢布,到1841年~1850年收茶税481万卢布,1851年~1860年又收茶税483万卢布,真可说是税旺不衰。因为有利可图,高达30%的税率仍然挡不住贩茶入境的商流:1839年,俄商在恰克图以700万卢布购入的茶叶,运到下哥罗德市场唾手可得1800万卢布。“彼以皮来,我以茶往”的这种交流模式,同时也刺激了大清一方运茶商队的空前壮大。高潮时,同时有50万边贸商人投诸其中。晋商的主要装载工具是骆驼,其中也夹杂着牛车,俗称“一间房”。有诗为证:“千两万两连缀行,终夜但闻铃铎声。北去载茶南载碱,露宿长年如筦簟。百辆车,一间房,牛蹄作柱辕作梁。恰图库伦皆我乡。”

      正与恰克图贸易对俄罗斯意义重大有关,恰克图市场的三次关闭都源自大清一方。饶有意思的是,关闭的原因大多是俄罗斯方面越轨征税。乾隆三十年的谕旨称:“恰克图贸易一事,近因俄罗斯人不遵守旧制,违背禁约,苦累商人,是以降旨停业。”为谋求复市,俄主叶卡捷林娜二世的道歉也关乎税情:“在边境地区,无论输入商品,还是输出商品,将不向商人征收任何税。”

      以恰克图为轴心,中俄两国商人各自进到对方半场展开国际商战。但是,晋商的税收成本,大大制约了他们的脚步。“俄商贩茶回国,止纳正税一项。而华商贩茶出口,交纳正税之外,到恰克图后,复交票规每张五十两。咸丰十年,因军饷支绌,奏准每商票一张,在察哈尔都统衙门捐输厘金六十两。”俄国人的记述中还提到了多伦诺尔和经棚税关,有每斤白毫收税三厘、每筐砖茶收税九分二厘、每一葫芦“汉博”茶收税二分八厘、每年可征税款一万六千两等细节。

      随着1905年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开通,那条浪漫与悲壮共存的茶叶之路最终湮没。人们对它的认知,日益具象为漠上朔风中那不绝如缕的驼铃。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