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服装产业遭遇寒冬?服装厂老板跑路工人上班傻眼

25.06.2015  10:09

 21日,硚口长风路一家服装厂老板跑路,留下茫然无措的工人。记者尹勤兵 摄

 (武汉晨报 记者尹勤兵 李冀)老板跑了,厂子转让了。昨日,近百名服装厂工人,徘徊在江汉区常青路华安里的一个工业园内,希望能挽回血汗钱。继21日,硚口区长风路一家服装厂经营者“跑路”后,江汉区辖区内这家服装厂老板也不见了。

说好了上班来发工资,没想到如今连人影都看不到,”黄陂女工姚女士说,她在工业园内的“金蒂珀华”服装厂上班。6月6日,厂里宣布放假,老板娘张某对大家承诺,“绝不亏待大家,保证工钱一分不少”。

18日,工友们按时赶到厂里上班,顿时傻眼。工厂换了主人。不许任何人进出。此时,拨打老板夫妻二人电话,显示无法接通。昨天,记者在工业园B栋12楼看见,接手人正在搬运布匹辅料,准备组织新的生产。他向记者证实,早在十几天前,他就以20多万元的价格,将该厂整体买断。

负责生产的方厂长说,老板人间蒸发后,众多供应商闻讯过来要账。目前,厂里仅欠122名工人、每人40天的工资就达57万元。另外,这几天陆续有供应商来要账,声称老板欠他们70多万。失去了工资的工友们,只得每天徘徊在工厂楼下,等待相关部门处理。

事发后,江汉区劳动监察大队介入此事。据李队长称,法律规定,拒不支付工资达5万元以上,就可以“拒不支付工资”入刑,可判3至7年。目前,经多方联系,老板李某的委托人已出面送来20万,剩余的拖欠部分,监察大队已责令其限期支付。如其仍不理睬,将视情况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据悉,该厂老板跑路,声称原因是“亏了”。

现场

放假归来,老板跑了

原因

人工成本高,服装厂资金压力大

这几年,跑路的小企业主多了,”李队长表示,服装行业自2009年左右,盛极而衰,逐渐走下坡路。他表示,我市服装加工企业,大多以贴牌为主,通常为“货后付款”、三角债较多。这几年,场租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该行业平均每人每月工资,约在5000元左右。一名黄陂籍工人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同在这家工厂上班,她是机车小组长,丈夫是熨烫工。这次老板总共欠夫妻两人40天的工资,超过1.4万元。

采访中,不少服装企业老板抱怨称,现在当老板的,都赶不上打工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板说,为了留住员工,包吃住成基本手段。为了防止同行挖人,员工跳槽,每到过年过节,当老板的头等大事,就是下乡到每户送礼、发红包,讨好员工,恳请他们来年继续安心工作。

让老板们烦恼的是,一方面,订单收不到款。即使拿不到货款,工人的工资断不能少,必须按时发放。有些老板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借高利贷来维持生产,一旦资金链断裂,跑路和“人间蒸发”现象就会发生。

背景

武汉服装业曾“全国第一

早晨看样子,上午裁料子,中午打样子,下午上摊子,晚上数票子。”这是早年汉正街前店后厂汉产服装的缩影,历经30年,如今汉正街注册的汉产服装多达2.5万个牌子,有1.2万个在汉口北办了铺子或厂房,已有3000商户开门迎客。

汉口北服装城总经理冯力说,目前这些汉产小牌一边做着代工贴牌糊口,一边搞研发希望创出有影响力的品牌。实际上,武汉服装产业2012年生产总值为400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全国范围内叫得响的品牌不多。

今年特别艰难。”说这话的是武汉服装商会会长刘树仁。历史上,武汉轻纺工业一直很发达,汉派服装也曾名扬海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走实体百货为主的汉派服装遭遇发展瓶颈,虽然如元田、红人、猫人、爱帝、太和、乔万尼等几家知名品牌早在多年前就试水O2O模式,但到目前为止,其他大多都停留在使用互联网聚合用户宣传推广的阶段。

刘树仁表示,目前人力成本上涨成为很多小型服装厂难以抵御风险的重要原因,普通车工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如果是大型服装厂多引进了先进缝纫设备,从长远角度而言,降低生产成本,但小型服装厂则无力购买智能设备,一旦市场波动难以为继。

出路

原创或成就“新汉派

近年来,武汉多所大学的服装设计异军突起,更多80后甚至90后的学院派设计师走上了创立设计师潮流服饰品牌的路,在小众时尚中玩起了新汉派。

前不久,湖北美术学院的两个85后型男,就为他们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举办了一场发布会。“我们是汉产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从一开始就强调汉产,武汉轻纺工业的良好基础不容置疑。”25岁的美院研究生、品牌创办人王能强说。他们去年创办品牌,坚持成衣订制的路数,每件服装都是手工缝制,仅开有一家专卖店,价格从千元起步到4000元封顶,去年秋冬刚推出第一季就创下7万元的业绩。

据了解,目前,以正规大专院校纺织院系为依托的汉派设计师品牌逐年增多,都以走订制中高端路线为主,单价约2000元,完全摒弃了老汉派以廉价跑量赢利的模式,并以单店为主,基本未走大规模工业生产连锁经营的道路。

武汉服装商会秘书长李群宝介绍,汉派服装厂家多达数千家,叫得响的也有上百家,生产的服装多以秋冬装为主,在北方地区销量很好,品牌企业依然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责编: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