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互联网,农业生产悄然生变

12.10.2015  16:28

  新华网武汉10月12日电(记者王贤)轻点鼠标,稻田里的虫情、苗情、墒情和灾情一目了然;农民足不出户,就可将藏在深山的土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记者近日在湖北省襄阳市农村采访发现,宽带网络正逐渐进村入户,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农产品生产、运输和销售模式。

  位于枣阳市吴店镇的中兴绿色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一套由墒情传感器、虫情测报灯、摄像机和气象监测设备组成的大田“四情”(虫情、苗情、墒情、灾情)监测系统格外引人注意。基于这套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工作人员只需在一旁的办公室里点击鼠标,调阅视频画面和监测数据,就可进行精细化的田间管理。

  在稻田边的蔬菜大棚里,则用上了基于传感网络和网络融合的“智能大棚”系统,农民可随时随地查看大棚内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墒情等环境参数和信息,并可远程控制喷灌、风机等设备。

  中兴绿色技术湖北有限公司负责人文庆介绍,目前公司已投入2000多万元对500多亩土地进行智能农业示范,未来这个项目投资额将超过1亿元。他说,农业是个永不落伍的朝阳产业,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低、基础薄弱、上升空间很大,我们就是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优势,运用科学的管理和信息化的手段,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除了农产品生产环节,互联网进村也使得农产品流通效率大大提升。枣阳市兴隆镇兴隆村一家物流公司老板马德成尝到了“智慧物流”的甜头,用电脑和手机APP发布货源和车源信息,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马德成说:“搞货运,最重要的是信息,过去没有网络,一天只能接3单生意,现在一天可以做8单。

  马德成介绍说,前几天本地有个货主有一车大米要运到西安去,我就把这个货源信息发到网上,网上一名我不认识的车主刚好有一辆从渭南开到襄阳的车当天要卸货,他看到信息马上跟我联系,早上9时发的信息,15时车就到枣阳来拉货了。“现在信息畅通了,本地的小麦、稻谷、红薯、桃子等很快就能拉出去卖。

  近年来,农村电商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飞入城市的餐桌。记者见到地处深山的南漳县长坪镇黄滩村43岁的蜂农赵德海时,他正和妻子包装刚收购来的野生猕猴桃,通过快递寄到全国各地。4年来,赵德海在网上销售自己生产的野生中华土蜂蜜,随后顺带着在淘宝、汉货等电商平台销售村里的桑树果、白枣、野生猕猴桃、香菇、木耳、羊肉等土特产。

  赵德海指着自家屋里成堆的野生猕猴桃对记者说,每到这个季节,山上就有不少猕猴桃,以前大多烂在树上了,这几年我拿到网上卖,今年刚卖了一个星期就卖出去了500多公斤,每公斤能卖到20元左右。“有了互联网,很多在山里没人要的东西都能卖钱,每年我可以从电商上多赚一两万元。

  互联网进入农村百姓生产生活的背后,是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中国电信襄阳分公司总经理张海鹰说,2013年,襄阳率先实现20兆光速宽带入户,今年5月,襄阳电信全面推广100兆宽带,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光纤网络,预计今年底,襄阳市将成为湖北省首个全光纤网络覆盖的城市。

  襄阳市农业信息中心主任赵开斌说,在良好的网络基础支撑下,我们向全市300多万农民、600多家农业经营组织和300多家农业企业提供了政策、科技、病虫害测报、行情分析、价格等各类农业信息超千万条。据测算,通过农业信息化服务,促进粮食增产2.5亿公斤以上,畜禽业增收5亿元以上,特产增收3亿元以上。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