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善行德令国家更有力量 参会代表热议长江救援队

25.03.2015  10:39

  特派记者刘智宇

  昨日在西安召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上,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志愿者联合会负责人等9名代表发言。其中,长江救援志愿队队长俞关荣是唯一来自民间志愿团队的代表。俞关荣以《在守望生命中践行志愿之约》为题发言,发言一结束,现场立即爆发出阵阵掌声。会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热议长江救援志愿队。

   向善是种信仰令国家更有力量

   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孙春城:

  长江救援志愿队的志愿服务来源于对弱势人群的人道关怀,这种关怀具有天然的道德性。他们以生命救援生命,又体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这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没有任何功利性的志愿道德行为,能够有效地克服日益严重的人际关系疏离和彼此隔膜的社会现象。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文明办主任助理、团市委副书记刘晓亮:

  认真听了长江救援志愿队的事迹,我为志愿队员的善举而感动,更让我感受到了现代志愿者的精神内涵,他们只是普通的市民,却用一颗充满爱和奉献的心,托举起人人向善的心。志愿队员的牺牲让我痛心,尽量保护自己,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和帮助,让志愿精神更加发扬光大,致敬。

   福建省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谢纳新:

  长江救援志愿队用自己的无畏和善良,托举起一个个生命的壮举,令人动容。他们用平凡而伟大的行动,传播正能量,让我感受到:向善之心如同信仰,深深植根他们的心灵深处。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长江救援志愿队身上的向善之心彰显我们时代的力量,通过媒体传播到人民心中,让国家也更有力量。

  北京市志愿者服务联合会特聘专家陈廷军:

  我仔细看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关于长江救援志愿队的报道。我今年69岁,从事志愿服务近10年,参与了北京奥运会、APEC等盛会的志愿者培训统筹工作。了解长江救援志愿队的事迹,被这群平均年龄50多岁的老伙伴们深深触动。他们继承了中华民族仁德仗义的传统美德,又结合新时代的志愿精神,以现代的组织形式结合在一起。他们对生命不求回报的救助,给了落水者第二次生命,也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见义勇为更做到见义智为

  叶如陵团队工作室创办人叶如陵:

  很早就通过媒体关注到长江救援志愿队,内心对他们充满敬佩之情。我曾是一名援藏医生,退休后,我回到北京创办叶如陵团队工作室,组建起一批退休医护人员走街串巷为社区居民义诊。作为一名从事医卫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我深知专业性对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性。长江救援志愿队从自发到自觉再到专业的救援过程,做到了用爱心去救别人,更做到了用知识去救援别人,他们做到了见义勇为,更做到了见义智为,这比见义勇为更难能可贵,更伟大。

   上海市浦东新区志愿者协会干事宋冬梅:

  长江救援志愿队的专业性、规范性让我震撼,俞队长在发言中提到,将加大对志愿队员的培训力度,对志愿者施行分类化管理,看看这支队伍的现代化程度,很难想象这是一支平均年龄超过55岁的中老年志愿者队伍。长江救援志愿队给其他志愿团队的启示是,一定要加强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把准入、培训机制放在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