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心计民生 情牵新农合

19.07.2015  03:56

  新闻经纬讯 了解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调查民众对医疗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7月11日起,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情牵新农合”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前往中国贫困县安徽省利辛县进行社会调查。

  负责人:“新农合”成果与困难并存

   7月11日,“情牵新农合”实践队前往利辛县陈家集镇卫生院了解“新农合”政策实行情况。

  在指导老师辛权亮的带领下,实践队第一小组采访了利辛县农合局长和卫生院赵院长。采访中,队员了解到当地从2008年开始实施新农合政策,属于全国第二批试点。利辛县人口160万,约140万人参保。未参保人员中包含一部分在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有一部分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局长依次介绍新农合的四项基本政策:筹资政策、监管政策、激励政策、补偿政策。

  谈及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时,局长和卫生院长共同说到新农合存在四大问题:资金短缺,基层医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监管力度不强,农民对政策不够了解。据了解,镇卫生院平均50个工作人员,仅有6人拥有全国通用的医师资格证。其主要原因是省、县级等大医院扩张,吸引更多专业人士前去就业,导致乡村医护人员质量降低。据实践队的调查结果显示,乱检查、乱开药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同时报销比例低的“预警医院”成了大多数百姓的选择。

  

  村民:心怀认同 了解不足

  7月11至12日,“情牵新农合”实践队分别对利辛县居民、利辛县张家集镇卫生院就医人员、张家集镇张家集村民进行随机采访。

  据调查,自“新农合”实施日起,就医买药和后期报销都变得更加方便。总体上,大约90%的百姓对“新农合”政策持肯定态度,并希望新农合能发展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健全。

  但是,目前乡村居民对“新农合”具体操作了解不足。大部分村民只知道每年交100元医保费用,看病需拿身份证,但不知道怎么报销及资金来源与流向。就医时村民更倾向于选择私人诊所,原因主要是他们觉得公立诊所距离远,报销的药治病周期长,不如私立诊所的药见效快。相比之下,县城居民中对“新农合”、医保了解较多,却也限于特殊人群、特殊职业,例如久病不愈、家中有重症病人、医生等。对此,乡镇领导告知新农合利用宣传册、海报、短信、电视广播等渠道进行宣传。

  采访中队员也收到一些亟待解决问题,如:外地务工人员在非合作医院就医,后期报销补偿程序复杂,是否可以全国联网;今年花了100元却并没有看病那么钱要怎么办;为什么在小诊所看病花的钱与在医院看病报销补偿后花的钱一样多等等。

  宣讲会:解读“新农合” 宣传安全小常识

   7月12日,“情牵新农合”实践队邀请张家村全体村民参加实践队举办的宣讲会。会上,实践队指导老师对新农合政策进行了解说。他提到新农合报销补偿的起付线会随着医院等级的上升而上升,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鼓励村民小病小治,就近就医,并且报销补偿比例会随着医院、病种的不同而改变。实践队刘亚平就安全用药、中暑预防与救治、正确看待保健品向村民讲解。

  “情牵新农合”实践队在暑期实践活动中获得利辛县百姓的帮助与支持,获得当地媒体重视。实践队员在活动后总结道,利辛县新农合政策实行形式很不错,百姓对新农合认同度也高,但是上级与基层都有自己的苦恼,希望上级加强与老百姓的沟通,并加大对新农合运行方式及其体系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真正了解新农合,利用新农合。(通讯员 沈秋妙 刘亚平 实习编辑 袁如君 责任编辑 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