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背后是生命守望:来自长江救援志愿队的报告

19.11.2014  10:34

  昨日傍晚,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来到王家巷值守点,缅怀陈忠贵 记者胡冬冬 任勇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范文生 刘智宇 夏奕)本人在报名时意识到所志愿参与的救援行动本身所潜在的风险:包括人身伤害、物质和经济损失、工作受误,并且可能得不到合理的赔偿。

  ——“报名须知”第五条

  10月25日晚,3名在长江中遇险的外地青年被多名武汉市民合力救起,参与施救的陈忠贵却魂归大江。

  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些施救者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

  如果不是陈忠贵的牺牲,大部分武汉人并不知道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义务守望在长江汉水边,今年已从汹涌波涛中救起200多人

  当天,与64岁的陈忠贵一起施救的,还有6人。

  王家巷码头临近两江交汇口,岸边水流较缓,趸船间密密麻麻布满水葫芦,离岸10米外,则水流汹涌。

  来汉打工没几个月的3名汉川青年,晚饭后在此游泳,被水葫芦缠住,卷进激流。陈忠贵等3人下水,4人在岸上配合,将他们救起。一团顺江疾冲下来的水葫芦将陈忠贵兜头盖住……

  4天后,陈忠贵的遗体在15公里外的天兴洲被找到。

  陈忠贵的牺牲,引起了人们对长江救援志愿队的注意。4年来,自发组织在一起的这百余人的群体,一直义务守望在三镇的两江四岸。仅今年,他们已从汹涌波涛中救起200多人。

  随着记者采访陈忠贵事迹的不断深入,一个个江中救人的故事浮出水面——

  10月的一个上午,一名女子在龙王庙观景台跳江。正在值守的魏需建跳下水,从激流中把她救起。经胸外按压恢复了意识后,这名女子突然又顺着台阶滚入江中。魏师傅赶紧再次下水,把她拖上来。

  8月一天晚上,长江突然涨水。队员张仁锰在晴川桥下救起一名溺水男子。此时,其妻仍带着孩子在江边玩水,对老公遭遇险情浑然不知。

  7月上旬,一名男童独自在大堤口江边玩耍,踩上青苔后坠入江中,在此值守的吴晓君潜入江底将其救起。第二天,一名老人领着一对双胞胎来岸边答谢,其中一个正是前一天被救的男童。

  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也没有任何报酬,这群冬泳爱好者用彼此的约定,把渡江时看见险情、施以援手的人性本能,变成了江边轮值、守望生命的共同责任

  救援志愿队队员来自武汉22支冬泳队,平时游泳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值守点。

  陈忠贵是王家巷冬泳队队员。他牺牲的王家巷,就是他的值守点。

  长江汉江交汇,在武汉形成两江四岸350公里岸线。江水湍急,特别是夏秋汛期,水流最急时达到每秒6米。每年三镇溺亡事故,多则百余人,少则数十人。

  冬泳队员们都是游泳好手,大多数都有在江中“拉人一把”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