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春运二十五年 做旅客的知心朋友

18.02.2019  22:30
      张涛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客运段K124次二组一位平凡的列车值班员,今年是他参加工作以来经历的第25个春运。“人之相知,贵在互相理解”,多年来,张涛凭着与旅客交朋友的质朴情怀,热心帮助南来北往的旅客。在张涛的手机上有一份特殊的通讯录,上面记录了40多个他曾经帮助过的旅客朋友的电话。每逢春运、节假日,张涛的手机就成了热线,大家都说:“坐张涛的车,就像回到了自己家。”

      牵手盲人五年  点亮回家的路

      王思诚是一位盲人,家住十堰竹溪人,在上海从事盲人按摩工作,2014年他第一次与张涛相识。那年,他独自一人坐K124次列车去上海打工,由于双目失明,平时缺少与人交流,一上车王思诚就抱着盲人手杖蹲在风档处。 十堰开车不久,张涛在巡视车厢时发现了王思诚,张涛先是把他安排在乘务室旁的座位就坐,又为他安放行李,打来开水,并嘱咐他要上厕所时就喊他一声,到了用餐的时候张涛又为他送来了盒饭,王思诚正要掏钱,张涛婉拒了“你一个人出来打工不容易,这顿算我请你的了”。张涛一路上的精心照顾,让王思诚十分感动,他也打开心扉与这位萍水相逢的列车员拉起家常。当张涛了解到王思诚在上海打工,最发愁的就是独自坐火车回家探望父母时,张涛拍着胸脯说“今后你要坐车就来找我”。从张涛把自己的手机号码交给王思诚的那一刻起,他俩就成了“好兄弟”,五年来王思诚只要想坐车回十堰就给张涛打个电话,保准安排得妥妥当当。

      今年腊月27,张涛又像往年一样,又站在上海南站的广场上,在约定的老地方,他与“好兄弟”王思诚见面了,张涛一手拖着旅行箱,一手搀扶着王思诚,两人有说有笑地走进车站,踏上了返乡的列车......。

      当旅客的保姆  再麻烦也愿意

      “常年在外打工不容易”,在张涛心里 “宁肯自己多麻烦一点,也不让旅客一事为难”。今年春运,在上海打工的刘先生给张涛打来了电话:“张兄弟,今年工厂要加班,我不能回家过年了,有个事想麻烦下,我的儿子放假了,在上海没人带,我想把他送回十堰他爷爷那。”“没问题,你送过来,我安排好!”

      说起刘先生的儿子宸宸,那是有点“熊”,9岁多的小孩坐火车一点不认生,一会儿跑前、一会儿跑后,张涛在补票、查票之余要时不时的要盯着他,特别是在每站停车时,张涛都要把小孩领到身边,生怕他跑到站台上玩,误了火车。车班里的同事开玩笑说:“有个小尾巴粘着你,你烦不烦啊?”张涛笑着说:“小孩子都是这样的,只要安全送回家就行。”为了打发时间,张涛找车厢里其他旅客借了几本卡通书给宸宸看,同时也好好跟他说,车厢里人多不要到处乱跑,小心摔着、烫着,小家伙这才算安静下来。到吃饭时间,张涛就把宸宸带到餐车,拿出自己家做的腊肉、香肠夹到宸宸的碗里,小家伙吃得津津有味,说“张叔叔,你家做的腊肉、香肠真好吃,等我开学时还要坐您的车回上海!”

      第二天,K123次列车终到十郾,张涛牵着宸宸走出了十堰火车站。在广场上等候的爷爷见到半年未见的孙子,一把紧紧把他抱在怀里,同时也不忘感谢张涛,他也拿出一大包腊肉、腊鱼等年货非要塞给张涛,张涛笑着说:“还是留给你孙子吃吧,他在上海早就馋了”。看着张涛远去的背影,老爷子眼眶里早已泛起泪花。

      情系旅客 让爱心永远传承下去

      今年春运,车间给张涛安排了一个小徒弟——来自恩施巴东的陈瑜。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从安全知识到工作标准,张涛在培养小陈方面是一丝不苟,特别是在服务方面,张涛更是把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倾囊相授。他常对小陈说:“服务旅客就要眼尖、腿勤、心细,眼尖就是走在车厢里,眼睛扫一遍,就知道谁需要帮助;腿勤就是要积极上手服务,自己多麻烦些、多跑点腿,要让旅客方便;心细就是要善于换位思考,旅客不好说的要求,我们要主动做到前面。”他还告诫小陈:“你刚上班,性子急,对待形形色色的旅客要有耐心,时刻记住‘语气轻一点、动作快一点、微笑多一点,心态平一点’”对师傅的教导,小陈是牢记在心。

      一天张涛刚接班来到岗位上,正看到一位老太太拉着徒弟陈瑜的手表示感谢,原来老太太带着自己5岁大的孙儿坐车回家,由于在旅途中受了风寒,孩子在车上发起了高烧。得知情况后,陈瑜立刻到广播室拿来了体温计和退烧药,一量体温39度5,小陈为孩子喂下退烧药,贴上退烧贴,并用酒精棉球擦拭孩子的腋窝、腹股沟处物理降温,忙了一个多小时,小孩终于开始退烧了。见到老太太夸奖陈瑜,张涛欣慰地笑了,他拍拍陈瑜的肩膀说:“看到旅客夸你,我比见到旅客夸我还要高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