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一甲子 长风破浪正当时

01.01.2015  03:32



    湖北日报讯  图为:湖北省档案馆原址。
图为:湖北省档案馆外观全景图。

    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档案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习近平
    湖北省档案局(馆)的前身是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中南区临时档案保管处,1956年1月改为国家档案局武汉管理处,1958年7月,更名为湖北省档案馆筹备处。195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湖北省档案局和湖北省档案馆,1998年局、馆合一设置,履行全省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大职能。直到今天,湖北省档案局(馆)走过了60个春秋。
    6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湖北档案人始终坚持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针,忠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真抓实干的拼搏精神,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领导重视支持档案工作力度空前。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档案工作。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参观省档案局举办的展览,并视察档案工作,发表重要讲话;2014年6月,省委、省政府“两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档案工作的意见》,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建设档案强省的纲领性文件;2007年和2010年省委先后出台省直机关档案工作“达标升级”奖励政策;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档案工作;各市、州、县(区)党委、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关心、支持、推动档案事业发展。
    ——机关党建工作成绩显著。局(馆)党组一贯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连续被评为省直机关党建先进单位。省档案馆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2012年连续三届荣获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多次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湖北省“行业依法治理十佳单位”、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国家档案局综合评估中,被评为“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先进单位”,位居全国前列。
    ——目标管理和规范管理独树一帜。从1987年开始,省档案局先后制订和印发《湖北省机关档案管理升级试行办法》等文件。2011年修订出台《湖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考评办法》,2012年修订出台《湖北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等级评审办法》和《全省档案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在全国独树一帜。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走在前列。1999年,省委、省政府“两办”转发了《省档案局、省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2004年,省档案局、省农业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推动了“三农”档案工作发展。2011年,国家档案局在宜都市召开现场推进会,宜都市成为全国第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目前全省有国家级示  范  县  5家,省级示范县18家,处于全国前列。
    ——馆库建设掀起新一轮高潮。省档案馆建筑在上世纪末是全国标杆,各地新建的一批档案馆库,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近年来,各地以实施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为契机,掀起了新一轮档案馆建设高潮。2012年前中央下达投资计划的22个项目,有5个已建成并通过了功能验收,有16个正在施工建设,有1个正在作前期准备。2013年下达投资计划的8个项目,有2个主体工程已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其余6个均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开始进行基础建设。没有下达投资项目和未列入中央规划的地方,自筹资金,自主兴建。县级档案馆建设带动了省市县三级联动,互建互促,协调发展。
    ——经济科技档案工作创新发展。2003年,省委、省政府“两办”转发了省档案局《关于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通知》。2011年制定了《湖北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评价办法》,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属企业档案管理“三合一”制度修订审查试点工作。
    ——地方档案法规建设形成体系。目前已颁布《湖北省档案管理条例》、《湖北省档案登记办法》、《湖北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等多项地方档案法规、规章和社区、林权改革、重点建设项目、破产改制、电子档案管理等50多个档案工作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档案部门依法管理工作。
    ——档案科研工作结出丰硕成果。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省有15项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以上奖。我省起草的《全宗卷规范》等,被国家档案局批准为国家档案行业标准推荐执行。2010年以来,有24项科研项目获得立项通过,13个项目获奖。连续5年档案科研立项数、获奖数均位居全国前三位。
    ——资源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省档案馆《汉冶萍公司档案》、《江汉关税务司档案》、《辛亥革命档案》荣登“中国档案历史文献遗产名录”。全省向社会开放460多万件涉及民生的档案,年均接待利用者40多万人次,年提供档案资料100多万卷(件)次。建立了各类专题数据库,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数字档案目录达4600多万条。至2013年底,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档案1530.4万卷、491.5万件,档案室室藏档案3851万卷、4944.5万件,排架长度60多万米,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二,位居全国前十。
    ——利用体系建设获得全面进步。2007年,省档案馆接待利用岗在全国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中第一个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实行服务窗口的便捷化、档案查询服务零收费。2005年以来,编辑出版档案史料千余种,近4亿字。近8年来,举办各种展览接待观众160余万人次。开展“五个一”(一批编研成果、一个档案展览、一个精品栏目、一份资政报告、一个教育基地)工程,与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省委党校共建教育实践基地。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步入全国第一方阵。
    ——档案协作共建工作卓有成效。2009年,省政府和国家档案局签署了《关于构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合作协议书》,在全国档案系统首开先河。2010年以来,省档案局分别与咸宁市人民政府和荆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档案工作战略合作协议。
    ——档案网站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省档案网站112家,建站率达到98%以上。截止2014年10月,湖北档案信息网网站总点击率达1013 万人次,总访问量达2920多万次,网站用户遍及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春华秋实一甲子,长风破浪正当时。
    湖北省档案局(馆)60年的巨大成就表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是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把档案基础工作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结合起来,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民生需要结合起来,把发挥档案工作基本功能与拓展新领域结合起来,才能使档案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湖北正处在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湖北档案事业进入关键历史时期。在新形势下、新征程上,湖北省档案局(馆)将不断健全和完善覆盖经济社会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始终牢记档案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独特作用,为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作出新贡献。

 

 

颇具特色的县级档案馆

    湖北日报讯  图为:当阳市档案馆  。
图为:红安县档案馆  。
图为:建始县档案馆  。

 

社会各界走进档案馆

        湖北日报讯  图为:小学生参观展览。
图为:大学生参观省档案馆展览。
图为:市民参观省档案馆特藏库。

 

 

服务新形势 促进新发展

    湖北日报讯  图为:2014年10月15日,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考察红安县档案馆。

熊承家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作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档案工作的顶层科学设计和纲领性文献,在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结合我省实际,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档案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全省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改革方向、服务方式、支持保障、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范性意见,为下一步我省档案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湖北正处在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新定位以及省委、省政府以竞进提质的要求全面推动“五个湖北”建设,构成了湖北当前发展“中气十足”的时代特征,湖北档案事业发展随之进入了“建档机遇期、管档创新期、用档黄金期”的关键历史时期。“盛世修档,正当其时”,处在这个伟大时代,档案工作者不仅是参与者、建设者,更是记录者、见证者,要理直气壮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各级档案部门要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用改革精神谋划工作,以积极姿态突破创新,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为。
        第一,立足本职,科学有为,大力推进档案三大体系建设。
        总的来说,我们要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和政府领导、档案部门归口负责、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档案工作体制;突出新时期档案工作重点,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特别是民生领域的档案工作;推动档案工作逐步由封闭向开放、由重保管向重服务、由重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的转变。具体地讲:
        一是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中做到“三个兼顾”。首先是兼顾常规与重点。既要严格执行归档制度,加大档案接收力度,做到凡是对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有用的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全面覆盖;又要加强重要和民生、名人以及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管理,提升对重点档案资源的吸纳和聚集能力。其次是兼顾机关与社会。在监督、指导党政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展档案工作的同时,牢固树立档案公共服务理念,引导、支持、规范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做好档案工作,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支持建立并展示家庭和个人档案,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档案工作的新格局。第三是兼顾传承与创新。在做好传统征集、保护和抢救业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档案馆建设,深化馆际合作和网络共享,有效整合档案资源,使分散的档案资源更加集中,零星的档案资源更加系统。
        二是在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中做好“三个服务”。首先是服务大局。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大活动,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等重大项目,机构改革、企业改制、行政区划调整等重点工作,实行档案跟踪服务,确保档案工作与专项工作齐头并进。其次是服务社会。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各级档案馆建成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办好国史、党史、国情、省情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览,发挥档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资政育人作用。第三是服务民生。加快档案开放鉴定步伐,综合运用编研、出版、展览、新闻传媒等手段,开发开放档案信息资源,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档案查阅利用需求,让档案真正为民所用。
        三是在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中筑牢“三道防线”。首先是思想防线。要进一步强化对档案馆(室)安全、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是软件防线。要从制度防范、技术防范、加强日常监管、完善应急预案入手,确保档案保管、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第三是硬件防线。要切实加强档案安全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落实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提高应对、处置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依法治档,科技兴档,不断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各级档案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有关档案法律法规,围绕全省法治工作大局,以“法治湖北”建设、“法律六进”、“国际档案日”、“法治先进单位”创建等各类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档案执法年检和监督工作,严肃查处不按时归档、不按期移交档案、伪造涂改档案、损毁丢失档案、泄露国家秘密和非法买卖档案等各类档案违法违纪案件;要跟踪当代前沿信息技术,结合工作实际,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加强档案管理学术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积极推广应用成熟可靠的档案科技成果,通过坚持依法行政、创新管理模式、更新技术装备,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法治化、现代化、科学化水平。
        第三,激发活力,再添动力,切实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适应现代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档案系统真正的镇馆之宝。打造档案铁军,建好“三支队伍”(即领导干部队伍、职业队伍、专家队伍),构筑全省档案系统人才高地,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首先是档案干部的教育管理。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引导和帮助广大档案干部学好理论政策、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其次是干部结构的优化配置。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原则,不断优化干部知识、年龄和专业结构,完善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激励、考核和评价机制。第三是档案专家的培植培育。大力实施档案系统“十百千”工程、档案名家工程和档案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支持开展档案学术研究、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着力选拔培育一批在全国和业内有影响的档案名家和档案领军人物,为推动湖北档案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湖北档案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全省档案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牢记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服务“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全面推进档案资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安保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实现“争创全国一流、走在中部前列、建设档案强省”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