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丰收时----江陵县农业局新常态下谱写新篇章纪实

28.05.2015  14:39

  

  5月,是夏粮丰收的季节,县委、县政府13日、15日两天时间内通报表彰绩效考核、文明单位创建、城市建设和交通建设四大类工作。江陵县农业局斩获2014年度绩效考核优胜单位、2013-2014年县级文明单位、全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先进单位、全县城市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四大奖项。

  2014年,江陵县把握华中农高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农业完成增加值20亿元、增长5.3%;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产量增长30.1%;油菜产量增长3.3%。蔬菜总产量增长4.4%。农机综合作业率达68%。畜禽生产实现逆势上涨,生猪出栏增长4.3%;家禽出增长18.5%;禽蛋产量增长8.1%;水产品产量增长4.2%;名特优养殖比例达到40%。

  去年,该县农业局提出的“六个争创”目标,实现了“大满贯”。先后荣获省级荣誉5项,市级6项,县级12项;在省级会议典型经验交流1次,全市会议在该县举办1次,并在会上典型交流。为江陵县争取了全市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县、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去年,该局社会地位提升,推广中心与能源办完成机构整合,并由公益二类调整为公益一类。政协对县直六个部门开展的民主评议,该局满意率100%,其中优秀率位居第一,受到各界充分认可;人大对执法窗口测评获第二名。

   政策红利”释放更足底气

  时隔四年,即2014年2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首个农业工作指导性文件——关于2014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2015年县委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的意见》;这两份文件的出台给我们前进的路亮出了明灯。

  2013年中央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个“”概念,全国大地如雨后春笋般,各类经营主体像久逢甘露,像激活的“一池春水”纷纷涌现。全国这块大切糕,让小块头的江陵也尝了甜头,全县农业产业化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16家,其中省级5家;新增农民专合组织10家,达到257家;家庭农场160家。集中育秧、植保专业服务队等社会化服务开始萌芽,建成益垄丰收、达丰农业等3家大中型育秧工厂,年服务能力近2万亩。

  2013年以来连续两年县委、县政府主持开展全县农业经济发展观摩,建立了新的“三农”考核指标体系,完善了“三农”考核“指挥棒”。

  “我们抓现代农业,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应该是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分类推进,这是我们的工作模式,一定要强调我们政府的引导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陈爱平在农业经济发展观摩会中讲到。

  如今,农村劳力老龄趋势严重,谁来种地?如何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历史性命题。集中育秧、耕种管收一体化服务组织将成为今后答题的最佳答案。

  瞄准这个商机,张金华,一个在商业打拼多年有着一定资本沉积的他,一个农业“门外汉”,做起了现代农业发展“弄潮儿”,他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无头的苍蝇。他抓紧了集中育秧“这只手”,2013年成立了江陵县达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了江陵县首家规模化育秧基地。基地现有育秧大棚50个,面积28000平方米,安装了全自动喷灌系统,购置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具80台套,建成园林式的工厂化育秧基地。

  张金华说,“集中育秧可省工、省时、节本。与传统做法相比,工厂化育秧缩短了育秧周期,可节省工时40%以上,节省秧底田66倍,节水60%,亩平均降低投资成本30元以上。

  2014年,江陵县将水稻集中育秧列为农业生产的主推技术和重要考核指标。农技、农机部门积极开展密切合作,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和机械插秧技术一体化服务,扶持益垄丰收公司和达丰现代农业公司标准化育秧工厂,为500多户种植大户提供统一育秧、机插、病虫防治、配方施肥、订单收购“五统一”全程性服务,将服务送到群众田间地头。

  2014年县政府工作报告把“三农”工作放在了首位,县长万玲玲在报告中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强化“首位度”。

  要发展更要健康,在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这个车轮前进时,我们还打生态、绿色、环保战,实施“生态护农”行动,提升农业资源环保水平。一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作物秸秆还田面积2.3万亩,种植绿肥2万亩,年测土配肥120万亩次,开展长江禁渔、增殖放流、野生小龙虾资源保护等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和修复,采集土样1300份送检,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荣获省级先进单位荣誉。二是推进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完成了10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扩建项目建设,建立猪场粪污处理工程1250立方米,建设容积5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2处,100立方米中型沼气工程14处。三是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广实施太阳能热水器970台,清洁能源入户率达48%以上。四是绿色农业稳步发展。全县无公害蔬菜蔬菜基地4个,300平方米以上蔬菜大棚新增400余个,达2084个;“三品”认证的产品18个。

   支柱产业”助农增收

  围绕“粮、油、菜”产业,做好三篇文章。江陵是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和湖北省“双低”油菜产业化示范县,是国家产粮、产油大县之一,凭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阳光充沛,交通便利优势,把握荆州争创百亿斤粮食大市机遇。开展粮食增产攻关,创建“籼改粳”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片1个,建水稻高产万亩示范片8个,资市整建制水稻亩单产707公斤高产。首次确立种植业试验示范2类17个课题。开展“粮油双增”模式生育调查与病虫测报试验13处,新品种、新农药、新农机技术试验示范30余处。重点推广了机械插秧、水稻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等10大主推技术大力。推进早稻、再生稻集中育秧,发展中稻集中育秧,新增大中型育秧工厂3家;发展早稻1万亩,力争五年实现达5万亩;示范再生稻0.5万亩。

  双低油菜是江陵的一张名片,围绕宏凯基地抓双低油菜种植,办油菜高产万亩示范片3个,在马家寨乡高渊村兴办1000余亩集中连片“七合一”展示园,全部实行“四化”“五统一”,大力推广油菜新品种和油菜全程机械化新技术。

  扩大“菜篮子”,以力源、丰泽园、一品堂为核心,设施蔬菜达0.5万亩;恒绿蔬菜合作社成功晋升国家级示范社;力源成农业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单位。围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探索防疫分类实施;全县部省市县四级联创畜禽场达到251家,无公害生猪基地3个,无公害肉鸡基地1个;先后引进“温氏代养生猪”、“正大技术托管养猪”、“天羽林地生态土鸡养殖”等模式,增强下游养殖企业抵御市场、疫病风险能力,确保养殖户盈利。改造、开发精养鱼池1.17万亩,发展稻虾连作1.89万亩;省部级水产示范场达到6家(部级1家),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养殖企业9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支撑着三大产业,一是建好村组“科技墙”,及时发布最新农业科技动态;二是架起电波“连心桥”,科技指导员确保手机全天候畅通,风雨无休,提供及时服务;三是发行农业“科技报”,结合农时农事环节,及时发行《江陵农技》,年发行量达40余万份;四是联姻媒体“信息一播全”,利用县广播电视媒体、村村响等,及时发布应急救灾、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信息;五是建成乡镇“科技阵地”。组建了集农技、农机、水产、能源服务为一体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队伍,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设完善熊河、资市镇、马家寨乡等6个农技中心阵地。六是建设农业信息“物联网”。江陵农业信息网年发布政务动态、技术指导等信息500余条;投入近50万元开发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智能终端”,并开发手机APP,解决基层农业技术咨询难。

   作风”“作为”比翼齐飞

  “讲规矩、树正气、争先进”,这三句话,已根植在我们农业系统这个大家庭,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职工心中。这是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在2012年提出的。

  如何融入三句话,如何起到示范标杆。局长张海涛上任以来就以身示范,一方面严格遵守中、省、市、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另一方面严格自身作风,坚持每天早上8点左右到岗,不违规报销个人消费条据,不占用公车,每年为机关干部至少授3堂课:党风廉政教育课、党课和一堂业务课。

  规范自身行政行为。切实把规范自身建设与维护部门形象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学习教育,鼓励干部职工自学、学历提升、职称提升等,提升职工素质;制订和完善了《机关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多项内控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广大农业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廉政意识进一步增强。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了“十查十看”农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抓手。围绕规范“三公”经费使用和管理,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四个一”制度,一周一公示、一月一通报、半年一汇总、一年一考核,有效杜绝了“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接待和会议上的奢侈。

  “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同意不同意”为衡量群众工作的标准。2014年,该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实打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衙门虽小,责任大于天,事情虽小,但事事牵动人心,件件关乎百姓。”活动中,该局党委班子成员服务群众不敢有丝毫懈怠。

  及时处理群众反映强烈、意见集中的问题。建设乡镇维修网点18个,及时解决了农机维修难的问题。对群众关心的农机购置补贴,推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该局实行“四优先”,即购置补贴水稻插秧机优先;小型耕整机优先;油菜、小麦播种机优先;油菜收割机优先。

  “衣食住行”四大要素是群众普遍关心的,也是永远关心的话题。该局采取“五查五访”方式,走访群众,请监督员、民主评议组评议,找准群众关注热点问题。选派98名科技指导员与980户科技示范户“结亲戚”“零距离”服务,将科技送到群众手中。建设新品种展示园展示水稻新品种20个,方便群众以直观的方式选择种子,将“放心农资”送到农民眼前。实施屠宰场升级改造工程,采取猪肉配送;对重点生产基地实施不定期抽检,四个蔬菜基地建立自检室,加大生产环节管控和绿色生产模式推广,把好源头“第一关”,将“放心肉”、“放心菜”送上群众餐桌。

  为搭建群众与部门沟通的桥梁,该局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增强信访工作实效,制定了《农业系统信访工作制度》,公示值班信息,实行信访工作“1+2”领导带班。在工作中,信访专干在及时准确掌握民情的同时,耐心接访、全程督访、办结回访;农资质量纠纷调处员第一时间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处置。共受理并调处各类投诉287余起,圆满调处水稻“赤霉病”纠纷维权,为民挽回经济损失百万元。(此文刊于2015年5月27日《荆州日报·江陵新闻》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