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一日不除,我决不离渠”

11.08.2014  12:13

――记枣阳抗旱一线水利人谢建伦 

(姚军)近日,是老谢58岁的生日。一大早,接到老伴打来的祝福电话,老谢开心地笑了。 

啃了两个馒头,戴顶草帽,拿起三件套(铁锹、梯子、编织袋),拎起5磅重的水壶,老谢开始了42公里巡渠护水任务,他每天早晨5点上班晚上12点收工,有时一夜不眠。 

由于枣阳连续第五年遭受干旱,枣阳市抗旱指挥部早在5月9日就下达启动大岗坡泵站5台机组开机提水的指令。 

水贵如油,灌区40多万亩农作物喊渴,下游十几万群众眼巴巴地盼水浇地,市区30万群众饮水告急。 

责重如山。从当晚10时起,老谢就和4位同事开机提水,巡渠护水。 

18岁高中毕业后,放弃优越城区工作环境,老谢卷起铺盖,来到偏远的水库当了一名水利人。38年来,老谢换了5个岗位,每次的工作环境一个比一个艰苦。 

乡里的娃子,吃点苦算啥?只要能让灌区的群众有水用,值得。”老谢经常用这句话来告诫同事,让他们能安心野外枯燥的工作。 

长年累月的野外高温工作,让一向身体强健的老谢也感到吃不消,但他依然硬撑着。直到前年,被医院检查出患有直肠癌的时候,老谢知道离开干了一辈子的水利事业的时间不多了。 

伴随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老谢每天要吃一大把药。强烈的药物刺激,让老谢的头发大把大把往下掉。 

组织上多次让老谢住院看病治疗,被老谢婉言谢绝了。自己千把块钱的工资加上老伴的退休金,二千多块钱仅够买药吃。经济上的困境还不是主要的,最为要命的是,旱包子枣阳已连续几年遭遇特大干旱,面对“卡脖子”旱,有着多年水利经验的老谢不敢有丝毫懈怠。 

大岗坡泵站5台机组,每天24小时开机,日提水65万方,仅电费每天高达7万多元。沿线42公里的渠道,有32处剅管,随时都有跑水现象发生。我们任务就是保障电机正常提水,全天候巡渠护水。一是怕从唐白河提出的水从剅管里跑水浪费,二是防止沿线群众私自开口挖渠抢水,影响下游灌溉用水。”说起腿上和脚上十几处伤疤,老谢都能说出一个个故事…… 

半个月前,新处长上任,卸任后的老谢按理说可以退休在家养老,但枣阳遭遇的5年旱,让老谢始终张不开嘴。 

只要旱情一日不除,我决不离开渠道。”交接会上,老谢向新处长打了“包票”。 

老谢,叫谢建伦,是大岗坡泵站“一把手”,群众喊了他8年的谢处长,但真实职务只是副处长。对此,老谢豁达地说:“咱水利人,坚守是我们的责任,奉献是我们的精神。” 

在七方镇罗冢村,听着抽水的马达欢快地叫声,望着干涸的稻田尽情地吸吮着甘霖,老谢巡渠的步子更快了……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