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荆楚百川——图文:静水深流之浠水

16.11.2016  15:33

 

图文:静水深流之浠水

图为:深秋时节,浠水河上游的白莲河水库时现水汽,宛若仙境。

湖北日报讯 文/记者 方琳 通讯员 郭斯 图/记者 刘曙松 视界网 周健

 

大文豪苏轼为它留文,唐代诗人杜牧为它吟咏,历代名士前来寻访,这样一条河,是一条怎样的河?秋意朗朗的季节,大别山呈现着最美的色彩,我们从其南麓的白莲河水库顺流而下,行程六十多公里,沿着前人的足迹,行走在古今悠悠的浠水河畔。浠水,古名希水,中国三大地理著作都有提及。北魏《水经注》记载:“希水”出潜县﹙今属安徽﹚霍山西麓;《汉书·地理志》记载,出英山县南天术山;清《水道提纲》则说,源于江南英山县北界岭。后据考证,这三说都指向同一地,只是称谓不同而已。浠水也经历过希水、兰溪、浠川、浠河的名称更迭,现在的行政规划图上将之标为“浠水河”,多是出于和浠水县名区分的考虑。淌过2000多年历史的浠水河,见证着朝代的变迁,战争的痛楚,盛世的繁荣,耳听过一批批诗人画家作家的喟叹、欣喜和感伤,也守护着两岸成千上万黎民的悲欢离合。

 

苏轼的蕲水情结

苏轼与浠水的情结,深深流露在他的诗词中。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彼时,他已40多岁,在诗词、散文、书画各方面成就已颇高,政治上的打压让他心生悲凉,寄情自然。住在黄州临皋亭后,他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他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

在《西江月·顷在黄州》中,他用短短54个字描绘了一幕“春夜行蕲水”的诗情画意,堪与另一首《记承天寺夜游》媲美。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蕲水,就是今天的浠水县。绿杨桥位于浠水河上,苏轼在这里喝了一点糯米封缸酒,醉而眠。一觉醒来,见青山环绕,绿水淙淙,恍若不是尘世,挥笔作词。

在蕲水,苏轼还结识了北宋名医庞安时,庞为他疗病,疾愈,同游清泉寺,又留下《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中的“门前流水”就是清泉寺所临的兰溪,即如今的浠水河。虽处逆境,亦不忘奋进,苏轼的这首词也成为许多后人激励自己的名篇。

据载,百里浠河,以两岸清泉白石、岸芷汀兰的优美风光而出名,自古就吸引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有文字记载的除了苏轼,还有杜牧、陆羽、黄庭坚等。明黄冈处士王一翥《绿杨桥》、清蕲春名士顾景星《寻绿杨桥》,也都是有名的诗篇。只可惜,绿杨桥明末被毁,后人只能想象着它的模样。

 

白莲河碧水幽幽

浠水县志》载:“浠河上游有东西二河,东河发源于安徽省岳西县之黄梅尖,长77公里;西河发源于英山县之云峰顶(应为安徽金寨),长71公里。两河在英山两河口合流……”浠水县水利局总工董改平介绍,这两河就是浠水的两个源头。浠水全长165.5公里,源头在安徽,干流长90.5公里,浠水境内占72.5公里。浠水县因之得名,名正言顺。

白莲河是浠水重要的干流。出县城,往东北30公里,山势渐高,这里是鄂东第一、湖北第三大水库——白莲河水库。连绵的山头黄绿相间,虽已深秋,仍有声声鸟鸣,小岛散布在河面上,碧水萦绕,波光粼粼,让人心旷神怡。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在河谷狭窄、水流湍急的石险滩筑起了百余米高的大坝,建成了这座承水面积1800平方公里,库容12.1亿立方米的水库。

同行的水厂工作人员说,水库供应着浠水县城区和12个乡镇62.8万人的饮水,还是全国最大的单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府对水源地的保护特别重视,不允许有养殖场,也全面关停了矿山开采和石材加工厂。

白莲河数万亩碧波映衬,斗方山数万亩红枫招展。与水库相邻的斗方山12日举办红叶旅游推介活动,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着昔日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美丽风景。

继续下行,河道在蔡河镇突然被改变了。为了水电工程的需要,老河道扭弯为直,水流大大减少,沙石裸露着,分外扎眼。这里和下游的关口镇分别修建了一个二级电站和四级电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发挥着很大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今作用有限,当地正在考虑给河流新的出路。

 

浠水文庙的伤与痛

古树掩映,幽兰静开。浠水河在清泉镇展示着它曾经最让人着迷的身段。

这里水面开阔,河岸静立着一座显眼的建筑——浠水文庙。

文庙,又称孔庙、夫子庙。据《蕲水县志》记载,文庙始建于宋代,毁于元末兵燹,明洪武七年(1374年)重建,弘治年间修建棂星门,毁于张献忠起义军,清代历朝多有修建。

浠水县文物局局长、博物馆馆长岑东明介绍,1938年,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浠水县城,文庙的戟门、乡贤祠等被炸毁。建国后,多次进行保护性维修。如今,它是湖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墙青顶石砖,南北向依次排列着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等。棂星门高大沧桑,石板上青苔点点;东西两院如今作为展览馆,陈列着浠水的历史人文资料和物件;大成殿有少见的三翘如意斗拱,代表着古代民间建筑艺术风格的典范……在2000年以前,这里还曾作为学堂,稚嫩的身影来来往往,清亮的童声久久回荡。

北宋散文家王禹偁所作“浠川八景”,曾令无数文人骚客神往来之。文庙右下侧的南门河口,曾是浠川八景之一的“石壁回澜映塔光”——石壁回澜。据说,当年有石横抵浠流,汇成激湍,苏轼泛舟于此,在石头上镌“激湍”二字,其上有“回澜亭”。

我们绕行到河边,想一睹曾经的风采。乱草之中,在当地同行者的指点下,往河面张望,只见岸边有一大石横卧,石头虽大,但根本不足以“横抵浠流”。同行者解释,经年累月的沙石冲刷,此处浠水河的河面早比过去宽广许多,“回澜亭”久废,“石壁回澜”早成历史。

不仅如此,其余七景——兰清时雨、陆羽茶泉、右军笔沼、龙潭秋月、凤顶夕阳、绿杨春晓、玉台丹井也都难觅踪影。逝者如斯夫。

 

兰溪码头的萧条与新生

从清泉镇向西,浠水河沿岸的房屋离河越来越远,越来越少,堤坝出现,长江越来越近了。

浠水河进入了它在浠水县境的最后一个镇——兰溪镇。

在这里,它将投入长江母亲的怀抱。

兰溪,多么美的名字。据说因浠水河岸此处多兰花,故名。晚唐诗人杜牧在这里留下了一篇名作——《兰溪》,诗曰:

兰溪春尽碧泱泱,

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

应寻此路去潇湘。

杜牧曾在会昌二年(842年)外放为黄州刺史,郁不得志。兰溪美则美矣,楚国大夫屈原就是由此路而去潇湘,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前两句描物以蓄势,后两句咏史以抒怀,杜牧借此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这首诗也因此使兰溪蕴含了特殊的人文意义,声名远播。“兰溪西临长江,上扼武汉、鄂州,下至九江、南京,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曾有艰苦的反击,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和宋庆龄先后来过这里。”兰溪镇人大副主席邓文涛带着我们来到了一片荒草丛生的堤岸旁,一截青石砖做成的桥映入眼帘。“兰溪码头是长江上最古老的码头之一。早在唐代就有运营,这是青蒿港桥,当时水运兴旺,船只都在这里停泊。”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依稀中,仿佛听到船家的吆喝,看到人们的忙碌。

兰溪码头三经迁移。清初,下移一公里,形成河东上街码头,至民国成为全镇的商贸中心,客栈商铺近百家。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它又迁入河西,与兰罗公路的客货运输衔接为一体。十几年前,水上运输一度中落,码头逐渐萧条。

沿着堤坝西行,采砂船和货运船渐多,河道却越来越窄,原来,江心洲岛屿将浠水河道一分为二,西江仍是长江主航道,东江却弯曲狭长,已成为附属航道,主要为码头装卸作业。

码头的水上运输与兰罗公路的陆地运输无缝对接,这里又是一派繁忙景象。

静水深流。浠水河,这条并不宽阔奔腾的河流,还会在悠悠岁月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

 

河流档案

浠水又称浠河、浠川。浠水有二源。东源出湖北英山与安徽霍山交界的东界岭,为东河;西源出湖北英山与罗田交界的西界岭,为西河。二河合流后,至英山与浠水交界之白莲河(鸡鸣河),进入浠水县,从兰溪镇注入长江。

全长165.5公里,流域面积2504平方公里。属山溪性常流河。沿河建有三级电站。

 

文人墨迹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北宋)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