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梁子湖以草治水荡漾一湖碧波

30.06.2014  11:40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长松)25日,武汉大学生科院范书锋博士领衔的梁子湖月度调查结果出炉,约三分之二湖区水质继续保持二类,梁子湖仍是一湖清水。这一结果与此前省环保厅和鄂州市环保局监测数据一致。“三月份时,透明度达到2.5米,为近4年最佳。综合评估,梁子湖水质正恢复到灾前水平。”生科院教授、武大梁子湖生态站站长于丹介绍,2010年大汛导致梁子湖生态严重受损后,他估计恢复期在6至8年间。目前大幅提前,证明他们长期坚持的“以草治水”模式十分有效。

梁子湖225平方公里。在如此宽阔的水域修复生态,为何选择种草?种什么草?怎么种草?既是复杂的科研难题,也是繁重的种植难题。于丹和他带领的团队,经过23年艰苦研究与摸索,逐步建立起“优势物种筛选——生物学规律破译——人工大面积种植”的梁子湖模式。他们亲手种下的水草,繁衍成超过20万亩的“水下森林”。“这些优势物种,也是几十年前常见的本土种,如微齿眼子菜、苦草、狐尾藻、荇菜、菹草、菰等。”于丹介绍,因为污染,本土种有的趋于灭绝,有的被外来种打败。以本土种复建水下水上包括湖岸植被,进而恢复湖区原生态,梁子湖治理的本土化道路越走越宽。

自然灾害反证了于丹的说法。1998年和2010年的两场特大洪水,几乎将此前的生态修复工作打回原点。因为治理模式趋于成熟,后一次生态恢复进程明显加快。

去冬今春,于丹团队又首次尝试冬季种草,数量达到四五十万株。“到三月份水温升高时,种下的水草长到四五十厘米,开始大量吸收水中氮磷,湖水透明度较常年提高。”范书锋解释。

13日,全国近百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在汉研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他们实地考察梁子湖后认为,梁子湖生态修复模式,对我国温带湖泊具有示范意义。4日,全国唯一省级环保政府奖在汉颁奖,梁子湖生态站榜上有名。

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40627/hbrb2378448.html

(稿件来源:《湖北日报》2014年6月27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