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为人民满意的武陵山医疗中心

04.02.2015  12:1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恩施州最靓丽的名片之一。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恩施州中心医院),像大山的脊梁,让恩施州医疗事业巍然屹立在武陵山地区这片绿色的土地上,成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同级同类医院中最耀眼的明珠。 多年建设和几代人的奋斗,恩施州中心医院已成为国家综合性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省级文明单位,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湖北省三级优秀医院,湖北省、恩施州诚信单位。 如今,恩施州中心医院年均门诊病人125万人次,住院病人6.9万人次。眼科中心、心胸外科、内科心血管中心等数十个省、州级临床重点专科开展的现代前沿业务,让千百年来生活在莽莽群山之中的恩施州及武陵山毗邻地区800余万群众,享受到了与世界同步的先进医疗服务。   构筑中心只为武陵群众   翻开湖北省地图,最西部那片深褐的色块,标明为恩施。八百里清江,犹如一条灵动的绿带,从武陵山深处的利川起源,经恩施、建始、巴东、长阳、宜都,一路斩关夺隘,曲折回环,东入长江。 清江,恩施土家儿女的母亲河。游人们看到的是她奔腾东去的英姿和清透碧绿的美丽,可生活在清江两岸的土家、苗、汉各族群众,却世代饱受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曾几何时,看病难成了当地群众最为痛苦的记忆。 2011年接任恩施州中心医院院长的李拓,是恩施州医疗系统首个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后又返回当地工作的高级医学人才。促使他放弃更好的个人发展机遇的原因,就是他对恩施州各族群众缺医少药的历史以及他们对健康生活的渴望感同身受,立志要依托团队力量,利用州中心医院雄厚的医疗实力,打造武陵山区医疗中心,多为山区群众办实事,尽力减少他们受疾病折磨的痛苦。 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本质,担负起相应的政治责任与社会义务,用心体味群众的冷暖,用爱关怀有需要的群众。在不断推进“名医、名科、名院”建设的同时,该院领导班子着力推动恩施州中心医院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本位。将“大医精诚”的医者情怀升华为医院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思想引导、观念培育、文化塑造,营造出“博施苍生、厚德济世”的良好氛围。 实行战略转型、调整经济结构。狠抓医疗行为及医药购销管理,将原有的200余个抗生素药品品规精减为45个,创新采用抽签方式公平公正决定基药等药品配送权,大力推行医药体制改革,实现患者门诊及住院例均费用连续3年“零增长”,让群众享实惠。 加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集群建设,以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群众。在短短的3年里,该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由1个增加到12个;成立了11个华南区及省级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承担国家级开放课题、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和青年科技人才项目9个;各专科业务向世界前沿技术看齐,各项现代尖端业务都已普遍开展,当地及重庆、湖南等省市毗邻地区的群众实现了大病重病不出“山门”即可得到有效治疗的梦想。 成立医疗助困慈善基金,推出系列健康公益活动,将关注的目光锁定在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外出务工农民和贫困患者身上。仅2013年和2014年,恩施州中心医院用于帮扶济困的资金总额就超过1000万元。 来凤县漫水乡苏家坝村17岁的小向患有原发性先天免疫缺陷,自5岁起便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他是恩施州中心医院“关爱农民工,新春献爱心”大型公益活动的受益者之一。小向从小免疫力低下,身体虚弱,为照顾他,母亲不能外出打工,10余年来全靠其父在建筑工地辛苦工作养家,每年8万元的医药费常常让一家人捉襟见肘、愁眉不展。2014年春节期间,小向又因感冒引发肺炎。幸运的是,恩施州中心医院此时正在开展针对返乡过年农民工本人及其家人的“关爱农民工”公益活动,小向入院治疗后很快痊愈。 为农民当家,为农民算账,单凭一家医院能力肯定有限。于是,恩施州中心医院不断探索城乡医院结合、医疗资源共享的医改之路。为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龙头作用,带动和帮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在恩施州卫计委的大力支持下,该院牵头成立了“恩施州中心医院武陵山医疗集团”。 该院派出分管院领导带队,历时2个月行程3万里,走访调研了恩施州8县市及重庆、湖南等毗邻地区150所县乡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了解他们的困难和确定帮扶的重点,并与其中亟需支持的部分医院先行签订了帮扶协议。 按照协议,恩施州中心医院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设备投入等方面进行扶持,不断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业务能力,同时为该院打造成为武陵山医疗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使武陵山区广大就诊群众得到实惠。 这一改革之举,找到了一条城市医院与农村医院结合起来,构建城乡资源共享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医改之路,受到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扶在关键处。恩施州中心医院常年免收挂号费并推行门诊“一卡通”便民服务,连续多年开展“关爱农民工,新春献爱心”活动,让农民工享受健康体检、门诊和住院优惠,优惠总额超过1500万元;每年开展“微笑列车”、“慈善亮眼行动”、“先心病患儿百万救心行动”等公益活动,受益患者数以万计;深入开展精准帮扶,医院领导班子和7个党支部联系到对应的乡镇并展开结对帮扶工作,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2014年,该院又开通“就医580,健康我帮您”免费健康热线,24小时接听电话,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预约服务、出院随访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优质服务,关爱群众,已成为恩施州中心医院一张服务社会大众的名片。随着恩施邻近的兄弟省市——湘、渝、黔地区的一些县、乡医院加入武陵山医疗集团,恩施州中心医院医疗服务覆盖区域进一步扩大,武陵山医疗中心的作用也进一步得到彰显,服务触角延伸到了更广阔的武陵山区域。   托管破冰州县医疗合作   近年来,厚积薄发的恩施州中心医院发展迅猛,一跃成为武陵山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各项指标遥遥领先。 2012年,随着武陵山改革试验区的推进,省卫生厅明确提出,支持恩施州中心医院打造成武陵山医疗中心。 同年,国家发改委发展研究所专项课题研究表明,恩施州中心医院门诊量、住院病人、手术台数、经济收入等核心指标排名稳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首,迈入全省三级医院第一方阵。 2013年,在省、恩施州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武汉大学走进武陵山,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医学院在恩施州中心医院正式成立,该院从一个单纯的医疗主体跃升为集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医疗综合体,仅1年时间,省级重点学科由1个增长为7个。 优质医疗资源,理应让武陵山人民共享;把最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武陵山百姓家门口,恩施州中心医院稳步推进。 来凤县,一脚踏三省,国务院批复成立的武陵山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中的“凤”。 来凤县中心医院,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这里释放恩施州中心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前景无限。 按群众需求配置资源,来凤县与恩施州中心医院破冰前行。来凤县与该院利用龙凤示范区这块国务院赋予的试验田,先行先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突破行政框架,全面托管来凤县中心医院,成立龙凤医疗中心,快速打造边界医疗高地。“改革释放潜力!”来凤县县长向军认为,不求所有,但求发展,没有思想大解放,就没有改革大突破。 体制顺了,龙凤医疗中心启动资金,恩施州中心医院主动筹集;该院副院长带队进驻,推行全新的精细化管理,一批顶尖的学科带头人空投至龙凤医疗中心。为培养“造血”能力,龙凤医疗中心的医护技人员分批到恩施州中心医院培训学习,来凤转诊病人来该院本部也优先开通“绿色通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疗服务,太好了!”一位曾到恩施州中心医院本部住院3个多月的湖南龙山病人吐露心声。 冲着恩施州中心医院的招牌,仅1个多月的时间,龙凤医疗中心接诊外省病人1万多人次。元旦期间,恩施州中心医院派出专家组坐诊,该院泌尿科病人排成长龙。   “暖心专车”进山去   1月21日上午,蜿蜒的209国道上,一辆挂着“关爱福利院、暖心亮眼行”横幅的客车在120急救车的护送下,从建始向恩施方向行驶。 这辆客车是恩施州中心医院的“暖心专车”,车上坐着建始县业州镇农村福利院8位患有眼疾的老人。这些老人,是今年恩施州“亮眼行动”之“关爱福利院、暖心亮眼行”专项救助的首批受益者,他们将在恩施州中心医院接受免费手术治疗。 客车启动之前,细心的眼科护士缪姗姗担心91岁刘昌菊老人会晕车,将老人搀扶到车内靠前部位。“爷爷奶奶们,你们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一定要告诉我们……” 一路上,医生李印和护士缪姗姗不停地提醒老人。“刘大姐,你到医院把右眼治疗好了,回来为我们做饭,切菜都快些。”车里的老爷爷老奶奶不时和刘昌菊老人开着玩笑,而同车的恩施州中心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吴青松等医护人员却丝毫不敢懈怠,时刻关注着老人们的身体状态。 吴青松说:“虽然到恩施只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考虑到这次接受手术的老人们年纪偏大,已事先准备了防止晕车的药物,院里还派了救护车随行,以便于紧急情况下可及时处理。” 11点50分,“暖心专车”顺利抵达恩施州中心医院,等候在停车场的该院领导和支助中心工作人员以及恩施州慈善总会派出的志愿者们一起,细心地将老人们一一扶上轮椅,并送到眼科中心的“爱心病房”。 为了让老人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该院不仅为老人们安排了24小时的专业陪护,还为老人们准备了拖鞋、毛巾、水杯和衣服等起居用品。同时,精心为老人们准备了一日三餐,并安排专人按时送到床边。 从老人们到医院的那一刻起,让更多的眼疾患者能看上新年的春节晚会已成为恩施州民政、慈善部门和该院眼科医护人员的共同行动。 为了让公益慈善活动尽可能覆盖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恩施州中心医院吹响护航农民工健康的“集结号”,组织医疗专家深入全州88个乡镇开展专家巡诊,并派“暖心专车”分期分批接贫困患者到院治疗。 恩施州中心医院为特困患者精心准备了“三大优惠套餐”:专门为留守老人设计了“孝心套餐”,为留守儿童设计了“爱心套餐”,为外出务工人员设计了“舒心套餐”。 一系列的减免优惠,从门诊挂号全免到体检的“三心套餐”,从辅助检查优惠的“一卡通”到住院费用总额的百分之十的减免,让住院患者省下了更多的钱,免去了出院结算不必要的麻烦。 温暖在传递,爱心在汇聚。与去年同比,该院今年一月门诊病人增长32.3%,住院病人增长18.2%,门诊和住院病人多数是返乡农民工和他们的亲属。“关爱”系列公益活动犹如一缕冬日暖阳,带着新生活的美好希望,照在身上,暖到心里。 一切为了武陵山人民,在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征程上建设武陵山医疗中心,恩施州中心医院,稳健前行!   劫后重生病人的感谢   “2014年5月12日,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湖北襄阳人郭有强经历了一场生死劫。 当天12时许,乘坐中巴车行驶至恩施市谭家坝公交车站处时,郭有强突发胸痛,后因心肌梗死出现心脏骤停。 接到求救,恩施州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迅速赶到事发地点抢救。 抢救过程中,郭有强心脏先后出现3次停跳。不到最后,决不放弃,当班医生刘勇等医护人员,立即运用先进的院前急救技术施救。 所幸,郭有强心脏复跳。死亡线上脱险后,他被平稳地送到医院接受治疗。“如果没有他们及时赶到,如果没有他们过硬的抢救技术,我想我可能早不在人世了。”康复之后,郭有强又专程赶到恩施,向该院急救中心医生刘勇等,送来锦旗感谢救命之恩。 像郭有强一样,在恩施州中心医院,被医护人员从死亡线上救回的患者很多。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以来,该院每年抢救的此类病人均在20人以上。 省内权威专家的感受 自2013年4月起,每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都要选派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到恩施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肾病内科、放射科、肿瘤科和麻醉科等相关专业科室,开展疑难病例会诊、学术讲座、科研指导。 这既是落实恩施州人民政府与武汉大学联合开展的“武汉大学走进武陵山,支持恩施州卫生事业发展”活动的要求,也是省人民医院等一批省内顶级医院支持恩施州中心医院建设武陵山医疗中心的具体举措之一。“与恩施州中心医院的长期合作中,我们钦佩他们为民服务的决心。”武汉大学原副校长、省人民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黄从新教授,经常到恩施州中心医院开展学术交流。“论综合实力,恩施州中心医院已经进入了省内医院的第一梯队!”黄从新表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将继续不遗余力,支持恩施州中心医院打造武陵山医疗中心。 如今,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等省内第一方阵的顶尖医院外,与恩施州中心医院签订合作协议的,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医护人员的感动   每天早上7点50分,已过了退休年龄的骨科专家黄秀生作为“返聘专家”已在骨科门诊开始接诊病人了。“作为医院一员,就有把医院建设成为武陵山医疗中心的责任。”为什么退休不退岗,黄秀生这样解释。 上世纪七十年代,黄秀生来到恩施专署人民医院(恩施州中心医院前身)大外科工作。从一名懵懂的小年轻,逐渐成长为骨科专科的领头羊,黄秀生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医院的栽培。 把恩施州中心医院建设成为武陵山医疗中心,2012年,恩施州中心医院提出中长期战略目标。此时,即将办理退休手续的黄秀生,感念栽培之恩,毅然决定留下来。“我老了,大事做不了,那就做点添砖加瓦的小事。”退休后,黄秀生将骨科发展的接力棒,传给了自己的“两大高徒”——吴良绍和罗政。如今,他们分别成为州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的掌门人,并均在恩施州乃至武陵山区骨科专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黄秀生发挥余热的执着,吴良绍和罗政科室掌门人的引领,年轻一辈的骨科医生们,对建设武陵山医疗中心的奋斗目标,冲劲十足:“老黄主任都在坚守岗位,我们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奋斗、为医院建设发展出一份力呢!” (来源:《湖北日报》2015年2月1日第七版)  

护眼灯能防近视?专家称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更有效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晗)“智能数码LED灯”、“无Wuhanw.Com.Cn
实习医生会诊酿事故 副主任医师被追究刑责
陈女士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做了手术后,Wuhanw.Com.Cn
小伙考后彻夜聚会晕在KTV 脑电图检测为癫痫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陈媛 通讯员廖燕 李锐)考后忙于Wuhanw.Com.Cn
牛奶又香又浓才是好奶? 专家:特浓是噱头
    最近有网友在网上晒帖,称喝国外的牛奶,Wuhanw.Com.Cn
淑女婚后魅力不减 环球夫人绽放光彩
荆楚网消息(记者 金鑫 实习生 江易)11月15日Wuhan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