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湖北日报》:一张大网,让农民办事不出村

19.12.2016  17:31

——湖北村级综合服务社调查

本报讯 (记者彭一苇、通讯员刘学华) 村级综合服务社,给村庄带去了现代化的商业流通服务,村民感到“供销社又回来了”。

将这张全省最大的为农服务网织好、用好,事关民生和民心。

网上“赶集”,现场供货会不流行了

9日,汉川市新河镇笋港村,村综合服务社负责人林国新在智能大屏上点击几下,就能向供货商发出订货需求。

林国新在村里开超市20多年。2010年,汉川市供销社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林国新被看中,负责经营笋港村综合服务社。

服务社不大,但功能齐全。村里上千村民可以来这买日常生活用品、买农资、存取款、充话费……

最近,让村民们最感兴趣的是服务社里新装的“淘实惠”智能大屏。“可以买到上万种商品,上线两个月,交易量达到10多万元。”林国新说。

汉川已有407家村级综合服务社,这张网是怎么撒下去的?

汉川市供销社副主任冯敏胜说,有意承担服务社业务的人,需要有不少于60平方米的经营场地和开放式货架、有公益性设施、诚信度高。如此筛选,在村中经营小超市的老板们最符合要求。通过他们,供销社的优质优价商品源源不断送进村,日用品配送率达85%。

如今,汉川市正在推动“淘实惠”县域电商项目,村民天天都能在网上“赶集”。“以往,一年要办十几场现场供销会,费时费力。有了电商终端,现场供销会可能不用再开了。”冯敏胜说。

全“触电”,村级服务社将焕然一新

14日,英山县温泉填南冲畈村村民邓向前带着新电脑、大屏彩电等设备回家。

作为村级综合服务社负责人,他刚刚接受了一周的培训。有了这些设备,南冲畈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就可以开展新业务了。“我想把周边几个村的农产品和土特产搬上网。

如今,英山县已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295家,覆盖率达96%。“去年,我们成立了英山惠农供销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采取电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网店的业务模式。”英山县供销合作社主任肖卫东说,改变的是经营业态,不变的是为三农服务的初心。

通过推动当地龙头企业上线,电商威力发挥出来。“我们与10多个专业合作社建立联系,去年销售额300多万元,今年有望过600万元,一年用掉的网购纸板箱上万个。”大别山宝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汪龙溪说。“这在全省已不是新鲜事,全省供销社电子商务交易额2015年末达到295亿元,是2014年的15倍。”省供销社农村流通处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农村电子商务将全面覆盖我省村级综合服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