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新闻发言人“兼职状态”成信息公开最大掣肘

17.07.2014  16:21

   一份来自学术机构的报告称:中国新闻发言人当前的“兼职状态”已成为制约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最大掣肘”,目前,一些部委新闻发言人由办公厅、宣传局、政策法规司等部门领导兼任,其本身还要承担其他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在时间、精力和关注重点上,对于新闻发布而言,多少处于“业余状态”。即便有的部委指定一些中层副职官员“专门”从事这一工作,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因而,相关机构给出了未来新闻发言人“专职化”的建议。

   以2003年应对“非典疫情”为开端,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步入快车道。10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部门,大多经历了新闻发言人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国家在政府信息公开和突发事件应对方面制定了相应法规,党政机构的新闻发布逐渐体现出及时性、公开化、程序化等特点。同时,通过不断进行的培训,鼓励新闻发言人“敢说话、能说话、会说话”的理念已然深入人心。一些个性鲜明、敢言善辩的新闻发言人成为众所关注的“意见领袖”和“舆论明星”。

   由于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新闻发言人暴露出的问题并非只有兼职一项,更体现为定位不清、角色模糊和随意性大。比如,出任新闻发言人不需要资格准入,完全凭着部委领导的直觉判断,很多低调内敛、不善言辞的官员,包括对传媒不熟悉、媒介素质不高或个性鲜明、说话随意的干部,纷纷走上新闻发言人岗位。从精神面貌到做事风格,一些人并不适合这一岗位。在新闻发布时,不主动说话、回避媒体尖锐问题的并不在少数,还有些人充分暴露个性,在新闻发布中随意宣泄自己的私人情绪,动辄表达对媒体的“不满”,甚至与记者辩论、吵架,被媒体讥笑为“满嘴跑火车”、“说话不靠谱”。这些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过程中把自己“变成新闻”,不断酿成轰动社会、公众哗然的舆论事件,也给所在部委和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和声誉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