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激荡新活力——宜昌市经济动能转换观察(下)

25.08.2016  08:33

  上半年,宜昌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4%,位居中部和长江流域同等城市第一位。

  以新经济引领产业发展,宜昌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期中考试”成绩单。

  崛起,千亿级产业竞相成长

  12日,宜昌生物产业园区,人福药业公司出口药品生产基地(简称OSD车间)研发大楼封顶。这座3层高的高科技创新平台,总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是严格按照美国CGMP的要求设计建造的。

  目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宜昌人福药业已建立多个创新平台,研发出高科技产品70多项,其中多个产品填补了麻醉药领域空白,今年前7个月,该公司高新产品产值同比增加13%。

  一幅幅人福药业式的产业成长画面,在宜昌精彩呈现。上半年,宜昌重点培育的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增长16%以上,分别实现制造业产值422.9亿元、366.9亿元、235.1亿元、120亿元、350亿元。

  同时,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被关停,全市原煤产量下降25.4%,黄磷产量下降9.5%。“投产”与“关停”之间,新旧动能悄然转换。

  目前,宜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487家,一批领军企业正成为行业标杆。正是这些新生力量,产生了世界第一的六偏磷酸钠生产基地、亚洲第一的活性干酵母生产基地、全国第一的中小缸径大型低速柴油机等生产基地……宜昌抢占“”高点,众多产品叩开欧美市场大门。

  超越,现代服务业争先恐后

  13日晚,乘游轮“夜游长江”的旅客达923名,逼近接待上限。

  4个月前,宜昌推出的“夜游长江”旅游产品,受到中外游客青睐。开航至今,实现营业收入160余万元,国内外3.5万游客,乘船领略了天然塔、磨基山、镇江阁、葛洲坝船闸等宜昌夜景魅力。

  又一新产品“空中看三峡”正迅速跟进。宜昌在全省率先开启的水陆空全景旅游新模式走红,旅游服务市场不断裂变。

  严东新,宜昌交运集团旅游客运事业部副总经理。7月9日,他参加试乘“空中游三峡”后,在微信、微博发表低空旅游EC135直升机自拍照,迅速成为“网红”。“有创意,看好宜昌旅游!”外地游客好评如潮。

  7月16日,“空中游三峡”正式启动。目前,宜昌在三峡游客中心、清江画廊、百里荒和大老岭,建起4个直升机停机坪。宜昌还将规划建设22个起降点,覆盖各县市区。

  据统计,上半年,宜昌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0.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0%。

  旅游产业发力,现代服务业加速迈进。宜昌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两大现代服务业,今年上半年分别实现产值581.9亿元、201.5亿元,均增长20%以上。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B型)经过近一年的加速建设,已通过预验收,正成长为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极。

  上半年,宜城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576亿元,增长9.8%。

  腾飞,高强度投资水涨船高

  10日,东土科技(宜昌)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一期项目,在宜昌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工。这个项目总投资6亿元,一期投资3.5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额7亿元,年利税1500万元。“宜昌环境优越、服务周到,是一片投资热土。”东土科技董事长李平由衷点赞。

  目前,宜昌电子信息产业园已引进20多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近百亿元。到2020年,园区将集中布局通信导航、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成为宜昌产城共融的新标杆。

  充分发挥新区、高新区、三峡旅游新区、三峡枢纽港区、三峡临空经济区“五大平台”的磁场作用,宜昌吸引了一大批大项目、大资金跑步进场。

  伴随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宜昌正加快与三峡集团、中国中铁、葛洲坝集团、武钢集团、省交投等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合作,已落实对接重大项目26个,总投资1619亿元,开工建设14个。

  上半年,宜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8亿元,增长16.2%。其中,工业完成投资699亿元,增长31.7%,同比提高33.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新进规模工业企业81家,总数达1572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381家,同比增加66家。

  宜昌,工业底盘越筑越厚,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唐宜贵 吴擒虎 刘紫荣 郑广华 蔡钧庭)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