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特写:一顿特殊的团年饭

27.01.2017  23:05

  1月26日,父亲观看祁建光领取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感动桥梁”奖时的照片。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新华社郑州1月26日电 特写:一顿特殊的团年饭

  新华社记者熊金超

  1月26日,农历腊月二十九。中原大地,寒风料峭。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岗李乡段庄村一座稍嫌破落的农家小院里,却温暖如春。

  一群高铁建设者分别从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福建等地赶到这里,一起挂灯笼,写春联,包饺子,围坐一团……陪一对河北父子吃团年饭。

  父亲叫祁文江,今年59岁,是河北保定徐水区的农民;儿子叫祁建光,是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员工,因“背负父亲”转战高铁施工一线,获评公司2016年度“感动人物”。

  今年26岁的祁建光,刚刚大学毕业两年多,这是他带着因脑干梗塞而全身瘫痪的父亲在高铁工地要过的第二个春节。

  2010年夏天,不满20岁的祁建光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入学通知书。但不幸的是,从自己两三岁起就相依为命的父亲被诊断为脑干梗塞。一边是能改变命运的希望,一边是照顾病重父亲的责任,祁建光的内心承受着煎熬。

  两难之际,父亲祁文江态度十分坚决:“现在我的病情还能控制,生活能够自理,你上了大学,才能更有出息”。学费一年5000多元,祁文江托人给他办了助学贷款,找亲戚东拼西凑了几千块钱,把他送上了求学路。

  2014年,从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后,祁建光进入位于保定的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石(家庄)济(南)高铁项目部工作。

  2015年,项目部转战郑(州)阜(阳)高铁,工地到了远离家乡的河南省。祁建光提前在工地附近的农村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已不能正常说话、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

  “有段时间他经常请假,问他有什么事情他也不说。” 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郑阜高铁项目部制梁场经理姚鹏回忆说,“后来他把父亲接到这边来,大家才知道。

  祁建光是做钢材拉伸试验的,负责对进厂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与监督。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郑阜高铁项目部党工委书记林勇说:“他工作勤奋、踏实,是整个梁场最早上班、最晚下班的一个人;责任心强,能力出类拔萃,试验室十几种试验他都全部掌握,工作两年多就被提升为试验室副主任,没有因为照顾父亲而影响工作。

  郑阜高铁项目部领导得知祁建光感人事迹后,在干部员工中广为宣传,广大干群纷纷开展各种帮扶活动。

  “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人长期生活在父母的荫庇之下。从千里之外的江西赶来陪祁建光父子吃团年饭的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党委书记王荃荃说,祁建光身上的品质,完全颠覆了我们对“90后”的固有印象。

  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祁建光和父亲在工地上的第二个春节,有了浓浓的年味: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喜庆的福字、红红的楹联,与树上彩灯交相辉映,透着祥和、温暖。

  “路在哪爱在哪,人于斯心于斯”,“20年恩重如山,一辈子义薄云天”……大家用春联表达了对祁建光的赞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