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又有新变化

02.09.2014  19:15

秋高气爽,气候宜人。今天,是我省千万中小学生、大学生开学的日子,省教育厅召开2014年秋季中小学开学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学工作。今年暑期,全省教育系统进一步抓落实、保基本、强队伍、促改革、践承诺,保障每个孩子新学期好好上学、上好学。

抓落实   19个检查组对全省大中小学进行秋季开学检查

十堰竹山吉鱼村教学点,地处偏远鄂西大山深处,海拔近千米。这里山路崎岖,孩子们上学既要翻山越岭,还要摆渡过河。8月19至22日,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一行来到这个鄂西部最偏远的教学点,检查教学点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师配备情况。

这一趟,刘传铁一行深入竹山、房县两地中小学,在竹山,刘传铁走进竹山一中、东风幼儿园、峪口小学和吉鱼教学点,查看学生住宿条件,了解食堂的物价水平,询问新招录教师的工资待遇、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房县,刘传铁重点查看了姚坪乡初中学校滑坡体治理现场及治理规划、姚坪乡化口教学点正在建设的新校区,看望了“最美乡村教师”化口教学点教师伍昌云。

这只是我省秋季开学准备工作的一个缩影。针对中小学秋季开学,8月20至26日,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带队分5个检查组到全省各地抽查。检查内容涵盖了基本办学条件、生活设施、学生到校情况、教材教辅及分班情况、招生情况、教育收费情况等九大方面。此前,省教育厅要求各地要开展自查工作,市州自查要覆盖所有县区,县要覆盖所有学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县教育局要下发书面整改通知,提出明确的整改意见。

针对高校秋季开学,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开展2014年全省高校秋季开学检查工作的通知》,检查对象包括全省123所普通高校、部分成人高校及21所省管民办高等教育非学历机构。9月15日,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将带队分14个检查组到全省高校抽查,对高校的秋季开学筹备、新生入学、规范办学行为、校园管理、学生资助、校园安全稳定等六个方面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此外,省教育厅还组织机关处室和直属单位分组实行包保责任制,对全省高校进校开展检查,督促高校落实开学相关工作要求。

保基本   就近入学 家门口就有好学校

8月27日,笔者在宜城市官庄小学校园内看到,新宿舍楼的施工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原教学楼旁新增了9个教室,冲水式厕所开学就可投入使用,新建的一栋可容纳200多名学生的宿舍楼正在收尾。该校校长王云霞介绍,要抓紧开学前的这几天,把学生的床铺安放到位。开学后,寄宿生就能住进新宿舍了,不仅实现了一人一铺,每间寝室还配有卫生间,每层楼配有洗澡间。

秋季开学,我省许多像官庄小学一样的农村学校都焕然一新。今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我省开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简称“全面改薄”)。从2014年起,用5年左右时间,使全省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标准、满足基本需求。今年,省政府还将新(改、扩)建500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食堂,解决500所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饮水、洗浴问题,列入了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目前,共有71个县(市、区)的1040所农村中小学纳入2014年实施范围,建设项目1093个。通过检查督办和各地努力,截至8月29日,十件实事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其中,食堂项目开工493个,开工率98%,完工项目283个,完工率57%;饮水洗浴项目开工451个,开工率90%,完工项目202个,完工率40%。

刘传铁介绍,省教育厅要在继续履行“三个决不让”承诺的基础上,做到“三个保证”,即保证师生人身安全,保证基本教学需要、保证基本生活需求。做好“补短板、兜网底、促公平”的工作,今年要完成八项任务:确保每名学生都有课桌椅、寄宿学生一人一床位、有安全饮用水、食堂满足就餐需要、厕所满足师生需要、教室和寝室门窗完好、具备必要的取暖条件、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

与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同步,省教育厅进一步明确了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办法,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划分初中学校招生范围并对外公开。对于城市老城区暂时难以实行单校划片的,可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实行多校划片。

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升初新政还规定,将大力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凡近三年实际招生人数未达到招生计划数90%的学校,每年要安排不少于10%的教师轮岗交流到其他学校,同时相应补充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我省还将大力推进学校联盟或集团化办学,积极试行学区化办学,进一步完善优质高中分配生制度。

促改革   9000名中职毕业生通过“技能高考”跨进大学校门

“原计划招800人,实际1500多人来校报到。”刚刚开学,武汉市交通学校传来喜讯,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秋季招生喜人,实现了50%的增长,主要是得益于我省今年年初推出了“3+2”中高职衔接和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政策,还推出了技能高考、高招单招等创新举措。“中职生也可以上大学,大大缓解了家长、考生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极大地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据了解,今年招收参加高职统考的中职毕业生的高职院校有28所、招生计划3242人;招收参加技能高考的中职毕业生的高职院校有41所、招生计划7955人。在此前本科录取阶段,我省18所高校的“技能高考生”招生计划为1140人。这意味着,今年我省约有9000名中职毕业生通过“技能高考”跨进大学校门,是2011年首次实施“技能高考”时录取人数的约17倍。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技能高考打通了中职生上大学的升学桥梁,让有一技之长的中职生有了更多的升入大学的机会。”

今年是湖北教育改革年,省教育体制改革专项领导小组确定了2014年教育体制改革12大类30项重点改革任务。职业教育改革是重中之重,我省抓住全国职教会机遇,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中高职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顺利,省教育厅批准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等20所高校29个专业开展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招生计划4690人;批准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等65所中职学校与有关高职合作,在166个专业中开展“3+2”形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招生计划14120人,两项共完成招生计划1.8万余名。同时,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收中职毕业生范围,今年达到21所,明年将达到每个大的市州都有一所高职院校实行单独招生。

践承诺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8月12日,省教育厅学生资助中心发布资助新政,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呈现三大利好变化:贷款额度提高了,办理程序简化了,资助范围扩大了。据介绍,今年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将提高贷款额度,将原来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学费和住宿费”6000元,提高到本专科生8000元、研究生1.2万元;贷款对象增加了博士研究生;简化贷款程序,申请表上只需要加盖户籍所在地村委会(居委会)进行资格审查一个公章。

目前,我省已建立大学生报到“绿色通道”、“奖贷助补减”多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保证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上学前,我省还将为全日制大学新生提供路费资助,资助标准为省内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500元,省外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1000元,全省今年计划资助近1万名新生。到校后,贫困生可走“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后交学费,并在入学后可以申请国家奖助学金。今年我省地方高校资助计划已基本确定,国家奖学金将奖励约1540人,国家励志奖学金将资助约3.6万人,国家助学金将资助约26.5万人,约23.3%的学生从中受益,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将投入资金约9.6亿元。此外,学校还设有学费减免、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资助措施。

除了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我省还积极实施资助新政策,资助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扩大中职免学费范围、完善中职国家助学金等,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到中职、大学,我省学生资助工作已实现“全覆盖”,惠及千万贫困学子。

强队伍   近8000名新机制教师奔赴义务教育一线

8月11至20日,湖北经济学院里,一群特殊的“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听课,他们是我省今年新招录的近8000名农村教师。现在,他们已奔赴我省各地偏远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担负起传道授业的重任,近一半的新机制教师安排在教学点。

从2012年起,为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教,我省出台一项新政: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县城)新录用教师实行“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新机制。新录用教师实行年薪制,在边远贫困地区任教的,每人每年3.5万元,在其他地区任教的每人每年3万元,使用事业单位编制。为保障农村教师体面教书、生活,我省近几年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在今年新招录的近8000名教师中,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才19岁。他们之中有曾为师生的好友,有结婚数年的夫妻,有相恋于校园的情侣,还有来自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还有人是在大学毕业数年后,辞去了之前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当老师。这批年轻的教师为我省农村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湖北美术学院应届大学毕业生熊萌选择到蕲春县黄泥坳教学点当老师,51岁的老教师梅凤兰高兴地说:“年轻老师来了,学校就有了活力。”刘传铁告诉笔者,2011年,我省共有25万名乡村教师,但30岁以下的只占10%。前两年招聘了2万余名新机制教师去乡村任教,今年再招近8000名,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就能增加到20%。农村教师学历逐年提高,年龄结构不断优化,能让农村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

为了让教学点的教师们能够开齐义务教育规定的全部课程,省教育厅从去年开始安排教学点45岁以下的教师开展全科培训,去年培训了500人,今年又在武汉市集中培训了1000人。为让教学点的孩子们享受到公平教育,我省还为每个教学点配备了远程教学设备。今年还将实现新增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70%的乡镇以下学校10M以上宽带接入,全省80%的教学班“班班通”。

秋季学期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点时段,除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国培计划”、“卓越工程”、“境外培训”等传统培训项目外,今年,作为全国首个获教育部批复、进行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试点省份,我省从今年8月起到2017年底,要完成对全省1.7万所义务教育段学校、近47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一轮全员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