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汉举行 李鸿忠王国生张昌尔等会见报

14.09.2015  09:43

(记者黄俊华、张进)昨日,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武昌洪山礼堂举行,省直机关、在汉企业及高校干部职工代表约千人现场聆听报告。会前,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省委副书记张昌尔等,会见了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广智率领的报告团成员。

文朝荣同志生前是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他三十年如一日,带领群众在贫瘠的自然条件下斗荒山、战贫困、求发展,书写了绝地逢生的精彩传奇,淬炼了不向贫困弯腰的奋斗精神,被誉为“搬动贫困大山的老愚公”。

李鸿忠对报告团表示欢迎。他说,近年来,贵州省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精准扶贫方面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湖北认真学习借鉴。文朝荣同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带领全村群众将“苦甲天下”的贫困村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美丽山村,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我们倍感震撼、深受教育。在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全省扶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时刻,报告团一行来到我省传经送宝,我们深表感谢。我省干部群众将深入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崇高精神,借鉴贵州精准扶贫的宝贵经验,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特别是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张广智感谢我省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他说,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贵州人民在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下艰苦奋斗、努力创业的精神。此次,湖北省委、省政府邀请报告团来鄂开展宣讲,既是一种鼓励和支持,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学习交流的好机会。我们将以此次宣讲为契机,深入学习、充分吸纳湖北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报告会上,报告团成员刘子富、何涛、赵玉凤、文军义、朱大庚,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深情讲述了文朝荣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会场不时响起阵阵热烈掌声。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傅德辉,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副省长任振鹤,省政府秘书长王祥喜等参加会见。

文朝荣先进事迹报告会激起全省党员干部热烈反响——

对照榜样找差距 精准扶贫再发力

(记者区玉、胡琼瑶)昨日,全省党员干部认真收看了文朝荣先进事迹报告会。文朝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精神引起了党员干部热烈反响,大家纷纷以榜样为镜查找自身差距,结合工作实际畅谈发展体会。

文朝荣几十年如一日,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与‘穷神’战斗一生,这种钉子精神和为民情怀,赋予了当代焦裕禄精神新的内涵,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称颂。”省委财经办(农办)副主任陈宽宏说,学习借鉴贵州经验和文朝荣精神,就应该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扶贫工作的强大合力。

省林业厅计财处副处长邹黎曙认为,文朝荣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对照这面镜子查找自身不足,努力解决好“四风”问题,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艰苦奋斗,爱党爱民。

在革命老区黄冈,收看完文朝荣先进事迹报告会,该市扶贫办主任周丽娅深有感触地说,文朝荣在扶贫开发中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这种生态扶贫的科学理念非常值得黄冈学习。黄冈将按照产业扶贫一批、移民搬迁扶贫一批、兜底扶贫一批、医疗救助扶贫一批“四个一批”要求,进一步摸清底数,精准施策,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

在咸宁市咸安区,“四大家”领导、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农口部门班子成员100多人集中收看了事迹报告会,大家一致认为,文朝荣的先进事迹感动人,震撼人,教育人,为扶贫攻坚工作竖起了一面旗帜。区委书记谭海华说,文朝荣的身上体现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决战贫困的决心和勇气,体现了一个党员干部民生为本、造福一方的使命与担当,这是所有党员干部应该学习和借鉴的法宝;相对于贵州赫章县海雀村,咸安区自然条件更好,扶贫攻坚应该更有信心和底气。他表示,咸安将出台精准扶贫绩效考核办法,实行“三级”层层包保责任制,用3至5年时间彻底拔掉“穷根”。

作为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恩施市龙凤镇党委书记崔宇辉感觉“压力山大”:“论区位优势、经济基础,龙凤条件要比海雀村强好几倍,但目前仍有2万多人没有脱贫。”“与文朝荣相比,我们差在哪?一是攻坚克难的决心、信心不如他;二是为民服务、心系民众的理念不如他;三是依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方法不如他。”龙凤镇青堡村村支书朱明洪说。

地处秦巴山深处的竹溪县桃源乡桃园村支书谭兴富也有同感。桃园村距竹溪县城200公里,交通不便,山大人稀,资源匮乏,素有“桃花真源”之称。近几年,桃园村发展烤烟1200亩,70%农户实现脱贫致富,半数人家盖起了楼房。相比文朝荣几十年如一日毫不动摇地苦干实干,谭兴富仍感到有些惭愧:“过去总觉得自己做出了一些成绩,岁数也大了,该歇歇了。”“我得向文支书学习,带领大家早日把桃园村建成小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