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周·唐诗论坛”襄阳举办 《家住汉江边》首发

21.07.2015  10:01

  中新网襄阳7月20日电 (记者 应妮)为期4天的“中国文学周·唐诗论坛”正在襄阳举办,期间有“筑中国梦·抒襄阳情”文学大奖颁奖会、新书《家住汉江边》研讨会、文学讲座、作家走基层采风以及唐诗面对面论坛等活动。

  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表示,“中国文学周·唐诗论坛”的举行,将为襄阳增添新的光彩,对推动襄阳文学事业的繁荣昌盛、培育襄阳人文精神、彰显城市品牌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去年6月份,为进一步促进“文化襄阳”建设,展示襄阳新形象,推动襄阳文学创作,组委会以“古城襄阳、最美汉江”为主题,面向全国启动了“筑中国梦·抒襄阳情”文学大奖赛。征文活动共收到3672篇小说、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四大类文学作品。经评审,150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其中,一等奖作品是张晓萍的小说《赵记清汤》、谢伦的散文《襄阳,我的私人影像》和梨乡客的诗歌《襄阳的风雅颂》。

  曾在襄阳生活工作过的中国作家出版社社长葛笑政,把一万册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精品图书,免费赠予襄阳市图书馆、档案馆、襄阳五中等多家单位,希望在襄阳大地播撒更多文学的种子。

  襄阳籍作家蒋方舟发表了回乡感言,与全场观众分享了自己对童年、对故乡、对文学的感悟。蒋方舟说:“相信每个襄阳人都忘不了牛肉面和黄酒,童年和故乡是每个作家的灵魂,有根就有写文章的底气,而襄阳是这样一个历史人文荟萃之地”,“我很兴奋感动,家乡人能够这么重视文学在整个城市中的力量。

  襄阳市作家协会主席曾海水介绍,新书《家住汉江边》是一部以汉江为故事背景,反映南方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是集体创作、订单式的命题作文。这也是2013年换届后的襄阳市作协按要求集中力量创作的一部农村题材电视剧。最终由四位青年创作者合力完成。

  这种集体创作的方式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兴趣。《文艺报》副主编胡军表示集体创作的方式有借鉴意义,可以不断探索下去。而知名评论家贺绍俊也表示这是一种有效的培养青年作家的方式,“地方作协如何发挥机构优势,开发本地文学资源,集体创作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手段来探索。

  但他同时也指出,在阅读中可以明显看到个性化有所磨损,有些表述意图过于明显,理性强于感性,“文学最大的魅力源于感性,所以在探索过程中可以尽量注意规避这种写作方式的弱项。

  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与唐诗有着不解之缘。300年大唐,诗人们创作了近5万首诗歌,其中4000多首与襄阳有关。为弘扬唐诗文化,繁荣文学创作,中国作家协会、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襄阳市委、市政府和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承办了此次“中国文学周·唐诗论坛”活动。(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