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日新增8名院士总数达71人 数量居全国前列

08.12.2015  11:05

  长江商报消息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发布新增院士名单

  本报讯(记者 柯美杰)昨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2015年新当选院士名单,其中中科院新增73名院士、工程院新增70名院士。湖北省在此次院士增选中大丰收,共有8人当选,其中4人为中科院院士,4人为工程院院士。

  武汉大学夏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陈孝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郝芳、空军预警学院王永良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华中科技大学李德群、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毛新平、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余少华4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也是近些年来湖北当选人数最多的年份,在2013年两院院士增选中,湖北仅3人当选。湖北省科协相关负责人说,湖北院士新增8人,体现了湖北科教大省的实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8人中,有2人来自于企业。

  截至目前,湖北共有“两院”院士71人,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李德仁院士为两院院士。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湖北“两院”院士的大户,其中武汉大学有17人,华中科技大学有15人,此外,中科院武汉分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中铁大桥局等单位也有不少院士。

   中科院院士

   夏军 武汉大学 61岁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11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武汉大学教授夏军 “做有情怀的水利人

  本报讯(记者 柯美杰 通讯员 吴江龙 刘嘉梅 彭博薇)昨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武大教授夏军当选。夏军是我国首位自主培养的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2009年当选为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自上世纪70年代初,夏军结缘水文学及水资源以来,一直坚持做有情怀的水利人。

   为何选择水利?

  为什么会从事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夏军说:“也许是因为一次罕见暴雨——河南‘75·8’洪灾,所产生的巨大灾难,引发我做出了决定。”还记得那是1975年,就读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夏军正在河南驻马店板桥水库军训和实习,每天往来于板桥水库。8月8日凌晨,因台风北上引发特大暴雨使板桥水库发生垮坝,驻马店地区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一片汪洋,400多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夺取了2.6万同胞的生命,也深深地触动了夏军的心。他意识到水利工程水库大坝安全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也清醒地知道学习水文的重要性。

  1978年,夏军师从国内外知名的水文学专家叶守泽教授,考取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河流工程系陆地水文学专业首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从此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有时为了用大学唯一的一台TQ16电子计算机,他时常通宵不睡觉,拿着成堆的数据,守在计算机旁一算就是一整夜。

   成果助淮河减少水污染事故概率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夏军潜心于研究暴雨洪水过程的非线性应用基础问题,针对长期使用的线性单位线性理论计算设计洪水的不足,发展了水文非线性系统识别理论与方法,提出了针对水库大坝安全问题的设计洪水计算非线性理论与修正的方法,应用到水利工程设计洪水计算,为保障水库大坝安全发挥了重要科技支撑作用。这套理论与方法也被推广应用到中国长江、淮河等多个流域水文预报。

  近10年来,针对流域防洪防污面临的挑战问题,夏军在分布式TVGM基础上,发展了以水循环为纽带耦合水质过程、水库闸坝群运行的水系统新途径。在我国水管理的水质水量联合评价、流域防洪防污联合调度等方面,发挥了核心的科技支撑作用。其成果应用于多个流域与部门,使得曾经多次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的淮河干流,事故概率减少了75%以上,得到生产应用部门高度评价。

  夏军在科研路上,得到导师叶守泽教授的大力帮助,他现在带研究生也非常尽力,得到学生好评,“夏老师时常教导我们做人做学问,不怕慢,就怕站,人生是一个前行的过程,做人要积极向上,不断进步。”夏军学生、博士后佘敦先说,他还时常教导我们要在学习之余多锻炼身体,也常常和我们一起聚餐、表演、唱歌。

   陈孝平同济医院62岁同济医院教授陈孝平

   空缺7年 湖北唯一医学院士产生

  本报讯(记者 胡梦 通讯员 童萱)同济医院陈孝平教授昨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湖北省目前唯一的医学院士。昨日陈孝平接受长江商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医学是一个很大的学科和产业,希望能产生更多的院士。

   为暴走妈妈“割肝救子

  2009年月11月3日,同济医院外科手术室,一位普通的母亲为割肝救子日行十公里减去脂肪肝,接受亲属间活体肝移植。与手术同步,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暴走妈妈”的手术,全国亿万人为术中母子揪心。

  这台肝移植手术的主刀医生正是陈孝平,历经漫长的14个小时,最终母子平安。在业内,器官移植是外科手术的“王冠”,肝移植更以手术难度高被称之为“王冠上明珠”。在国内,亲属间辅助性部分活体肝移植从理念到实践,都由陈孝平首创。

   做好医生的三点要求

  陈孝平教授的一天是这么过的:早上7点到医院,用一到两个小时处理紧急突发情况,包括病房里和学术上的,一般9点半进手术室,有时连台2—4台手术。每天除了早上查房,下午、晚上也一定要去病房转转,这早已成为陈孝平教授多年的习惯。一个手术病人,术前、术中、术后,他一天至少要亲自检查3次。晚上则常常在办公室写文章到半夜。病人有什么异常,年轻医生随时可以找到他。

  手术前陈孝平一定会认真看病人的平面片并做B超,他认为,好医生一定要看片子,这是对自己的第一个要求。第二,他认为是病人的疾苦让他不懈地创新。1993年,病房走廊里住进一位中学老师,一家人总是安安静静,陈教授知道,这个家庭被不幸的病痛苦苦地笼罩着,两个女儿还在读书的年龄,如果李老师肝癌不治……陈孝平不忍去想。此时,陈孝平教授在肝脏外科领域已积累了上千例的手术经验,是时候去迎接肝癌的挑战了。一周后,李老师的手术获得成功,肝癌肿块彻底切除。之后,李老师与陈教授成为了老朋友,陈教授也成为他们亲戚朋友的医生顾问。

  最后,陈孝平认为,好医生还必须培养更多的好医生。对于教学的意义,陈孝平教授这样打着“小算盘”:“当医生,我每天最多看20个病人;如果我培养了200个学生,他们都能成为好医生,那每天就有4000个病人受益。当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人。”原来,这就是陈教授数十年坚守教学第一线的“秘密”。

  昨日,陈孝平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医学是一个大学科和产业,湖北仅仅只有一个院士是不够的。他希望越来越多的好医生能有所突破,湖北能有更多优秀的人才。

   郝芳51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内蒙古赤峰市人,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导师,“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成藏动力学。

  主持或作为主要骨干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和863及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10余项。在沉积盆地生烃动力学和油气成藏机理等领域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王永良50岁空军预警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8月入伍,1996年12月从清华大学完成博士后学业后,一直致力于某国防前沿课题研究,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论文90多篇,其中30多篇被收入国际权威三大索引;撰写的学术专著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完成高层次的科研项目近10个,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现工作单位为空军预警学院,他主持了多个重大或重要科研项目的研究,在机载雷达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及其运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预警机雷达空时二维信号处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果具有重大创新与应用价值,对我国预警机的研制、挖潜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与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