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课堂进村小 大雨来了不停课

02.09.2014  19:16

今起,我省中小学迎来秋季新学期。与城里孩子们不同,许多偏远地区的孩子,收获着更多的惊喜。记者上周深入我省多个偏远地区学校发现,随着我省持续大力投入,这些薄弱学校的教学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而恢复部分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则让不少偏远山区儿童,实现了就近入学的梦想。

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带着新知识新技术,扎根在最基层教学点播种希望。

有了新校舍遇雨不停课

告别鸽子笼学生睡得香

上周二,记者来到襄阳宜城小河镇荣河小学。教室里,9岁女生黄莹正和同学们安静地上课;而窗外,则是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雨。这一平凡的场景,在黄莹眼中却十分宝贵。下课后她告诉记者,雨天上课,曾是学校里许多孩子的奢望。

“以前的教室漏雨,也没有电灯,每次下大雨或者天太暗,我们就会停课放假。”黄莹说,去年6月临近期末考试时,她在旧瓦房里上课,一场暴雨把她衣服全淋湿了,她和同学们只能挤在教室的角落里一边避雨,一边祈祷暴雨快点结束。

如今,崭新的校舍就像一把保护伞,窗外的大雨,对孩子们来说,也不再是停课的信号,而只是校园生活的有趣点缀。

薄弱学校的改善,并不仅仅是修教室。在宜城官庄小学,五年级学生何文豪,每天中午都会躺在宽敞的床铺上,惬意地午休。而就在半年前,他所住的老宿舍,还是2名学生挤一张床,24人一间房,每天睁眼就看到房顶的蜘蛛网。“新学生公寓有独立的卫生间,还有澡堂呢!”说起新校舍何文豪很是兴奋。

中心校托管解后顾之忧

年轻教师把新潮带进村

上周四傍晚6点,蕲春县株林镇黄泥坳村小学,吃过晚饭的孩子们,正围着陈娟娟老师,一起跳当下最流行的《小苹果》舞。

黄泥坳村小学,是株林镇东申希望小学的托管教学点,离镇上有上十公里。以往晚饭后,10余名住校生都是自己玩。去年,大学毕业生陈娟娟到该校任教,每天晚饭后,她都会组织学生排练舞蹈、打羽毛球,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各种兴趣爱好。

在蕲州镇实验小学扎营港教学点,孩子们上课热情更高,因为青年教师管炳佺会给他们上“数字课”。轻点鼠标,打开“班班通”教学软件,在投影屏幕上,管炳佺为孩子们生动地演示直线平行与相交的教学内容。“两条直线无限延长会发生什么?黑板上画不出来,用多媒体就直观多了。”管炳佺说。

“托管教学点的老师,和中心小学老师待遇一样,培训机会平等,晋升机制也相同,特困地区乡村教师每月还有生活补助。”管炳佺说,现在很多年轻老师,都愿意到基层教学点授课。

政府部门高投入

千所薄弱学校换新颜

今年,教育部启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中央财政每年投入350亿元,用5年时间投入1750亿元,以使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都能基本达标。

记者从湖北省教育厅了解到,今年湖北省政府已将新(改、扩)建500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食堂、解决500所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饮水、洗浴问题,列入了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我省共有71个县(市、区)的1040所农村中小学,纳入了2014年实施范围,建设项目1093个。目前食堂项目开工率98%,完工率49%;饮水洗浴项目开工率 78%,完工率30%。年内将完成教育部规定的八项任务,包括确保每名学生都有课桌椅、寄宿学生一人一床位、有安全饮用水、食堂满足就餐需要、具备必要的取暖条件、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