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大学期中考会不会沦为鸡肋

01.12.2014  18:48

每次老师说‘请把和考试无关的东西放到讲台上’,我就很想把自己放到讲台上。

明天要期中考试(文中简称‘期中考’),我怎么不知道?

裸考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

如果把期中考试比作一场武林大会,参与者中,有胸有成竹的大侠,把功夫用在平时,坚持点滴积累,相信水到渠成;有张皇失措的菜鸟,初来乍到,涉世不深,被吓得不知所措;有临阵磨枪的老江湖,采取突击战术,四处寻求高人指点,渴望得到“武林秘诀”。

适逢期中考试季,本刊专门组织力量深入调查,探析师生内心深处对期中考的真实想法。结果显示,两种对立观点的支持人数最多,其中一派认为期中考就是鸡肋,早就该取缔了;另一派则力挺期中考,认为对自己有着警醒与督促作用。

正方:废考派

一份名为《学生对大学期中考的看法》的问卷调查显示,55.56%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应设立期中考,因为并不会提高学习兴趣,所以不可能促进学习;44.44%的学生认为期中考是在浪费时间;77.78%的学生认为期中考是一种负担。

期中考20分都没事,期末好好考就行。”“考前突击两个小时就能过。”“仅以一场机械的考试,想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学校也太天真。”“废考派”给出的理由比较集中,且听他们背后的心声。

无法达到设计用意

本来期中考试的设计初衷,是起到警醒和督促作用,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学习状况。但从现实来看,为期中考复习的人很少,其设计用意显然无法实现。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黄韬伟认为,班上几乎没有人为了期中考复习,大家都是考前才突击,有人甚至找上届学兄、学姐要期中考试题,然后对着题目看考点,背考题,“考试根本就没有起到让大家认真学习的作用,还浪费了时间。

不愿学习的学生依旧不会学习,而愿意学习的学生没有期中考一样会认真学习。”在黄韬伟看来,期中考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存在。

考完了就忘了,何必呢。”中国人民大学的李紫箫也感叹期中考无用,“我在大一时作战经验不足,还会花一个多星期提前复习。到高年级了解期中考的地位后,就不怎么复习了。

学校对期中考不作硬性规定、考试方式随意、期中考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不一致等因素,是学生无心备考的“关键元素”。

学习成绩不该由考试分数来检测,知识是考试之后还记得的东西。”武汉大学教师柳新元说,他的课堂上从来没有期中考试,面对以上种种“期中乱象”,他认为,大学阶段学习靠自己,不应该再用考试逼学生学习。

呆板的考试形式

不仅学生不爱期中考,老师也不爱。

不少老师觉得大规模的期中考没有必要,只会间断学习进程,增加自己和学生的负担。在四川某大学的姜婉婷看来,老师跟学生一样,其实也不重视期中考。“还记得上学期的期中考,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套一模一样的试卷。

某农业大学的彭亚宏还记得大一时全校声势浩大的期中考,历时两天,257个考场,涉及123门课程,19382名学生参加考试。他觉得,“如此气势磅礴的考试,真是不能承受之重。”自从上学以来,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每学期都有很多次考试,上了大学依然有这么多的考试,“那么大学和中小学区别何在?为了应付一场场考试,我们都没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机械的考试形式也广受诟病。“大学期中考无非做卷子和写论文两种形式。”北京邮电大学的陈梦琳对做卷子这种老形式十分不满,“文科讲究的是理解,卷子能体现什么呢?”对于写论文的形式,她也并不赞同,“我们普遍没有达到写论文需要的水平,很难写出真正的论文,大多是东拼西凑。”“没有足够的阅读和研究,写出来的论文根本没有意义。”陈梦琳的同学李熙总结道。

此外,大一学生刚进校没多久,还没适应大学生活节奏,就迎来期中考的当头棒喝,实在有点“残酷”。这是东北大学新生杨一颇为不满的地方。而杨一的班级导师李瑞亚对杨一表示理解,“学生初进校门应学会如何思考,期中考对大一学生来说学习期太短了。

期中考试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只是习惯在那里,大家舍不得放弃罢了。”武汉大学教师柳新元说:“大学不应为了考试而考试,绝不能把应试教育的思想带进大学。”柳新元认为,若期中考要继续存在,必须改变方式。

而武汉大学教师吕普生则尖锐地指出,若国内大学的学风不改善,期中考乃至期末考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期中考改革,他建议,“注重平时方式灵活的作业考核是个不错的选择。

反方:挺考派

我还以为大学没有假期作业,直到我暑假看了40个剧本;我以为大学可以随便旷课,直到我期中考试时差点‘考残’;我还以为大学就能找到妹子,直到现在还是独自唱着单身情歌。”一位网友在期中考后发出感言。

这位网友的话,其实是许多大学生的内心独白。起初,他们以为大学就是“超级幼儿园”,混吃混喝混玩四年就毕业了。幸好有期中考的存在,给浑噩的自己来了个“当头棒喝”,才蓦然发现当“学霸”的滋味这么美好。“挺考派”以亲身经历证明,期中考很有必要。

帮“学渣”逆袭变“学霸

我们班上,有个人很酷。学霸当道,谁敢拦路。学霸们一直都在看书,连上厕所都要跑步。学渣你不要对我注目,你不及格也不要认输。如果想体验学霸的幸福,跟我学吧风雨无阻。学霸,学霸,我们去哪里啊?明天考试到底会考什么?学渣,学渣,你不要再看啦,看完也记不住啊。

这首《学霸学渣》之歌走红大学校园时,网友直呼“不忍直视”,表示尤其是最后一句直击自己的弱点。

那么,“学渣”与“学霸”之间可以自由转化吗?答案是肯定的。每个“学渣”的心中都藏着一个“学霸”的种子,关键在于有没有去耕耘,让其生根发芽。期中考就是促使种子发芽的外力之一。

中山大学软件学院2013级学生《程序设计》期中考试全年级“挂科”,最高55分,最低33分。这条微博引发热议。有网友发帖感慨:“如果60分算及格,一个年级全部‘挂掉’是有点夸张,但期中考试作为警钟很恰当。”而毕业于该校的学长则评论道:“老师严格才是正道,以后找工作时才后悔之前没学好有何用?

任课老师则回应称,期中考在课程总成绩中占10%,考试未达到60分并不代表挂科,“本次考试加大了题目难度,是为了让学生更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对学生来说,期中考具有对学习过程的督促作用,一定程度上防止期末考试前再临时抱佛脚。

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把学生拉回学习状态,重新正视学习的重要性才是关键。”云南财经大学大二学生王建树认可期中考存在的必要性,“大学时间全靠自己安排,对大部分人来说,如果没有期中考这一动力,平时很少有人会去复习。

考试不是让我们回到小学、初中高中时代,而是要让‘浮躁’的大学生、整理出自己‘残缺’的时间去静心学习”。受访学生表示,考试成为压力的同时也是一种动力,确实督促自己去认真学习,“翻书才知道,原来已经学了那么多。

我们每门课一学期除了期末考以外,还有两到三次的中期测试,它们和期末考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一样。”在美国读研的刘羽洋说,国外的大学相当严格,“每次考试成绩都被严格记录,绝不可能出现国内老师送分帮你过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若平均分数过低,国际学生会被遣返。

考核方式更加人性化

金门大桥、埃菲尔“泥塔”、神庙……一座座中外建筑赫然立在课桌上,这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课的期中考试现场。

该门课的期中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自行分组,用粘土、玻璃、水泥、沙等无机材料合作完成一组建筑物的制作。任课老师说,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与热爱。

陈老师,您能用生物与化学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现在要长青春痘吗?”这是期中考试的现场,学生出题老师来答。根据提问的难易和意义计分。

应用这一创意的陈可夫老师认为,“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我解答时他们听得更认真,收获也就更多。”他表示,通过学生提问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

期中考试形式多种多样,早已不再是一张试卷那么简单。据调查,开卷考、随堂作业、读书笔记……越来越多的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精心设计更适宜的考查方式。

武汉工商学院计算机专业课《VB程序设计》教师王慧娟是学生心中的“女神”。王慧娟期中考试从不出试卷,随时在课间叫上一两个学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口试”,她出题,学生口头说出编程的代码和步骤,或者直接在计算机上操作。“这能够及时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虽然很费事,但效果很不错,学生不敢轻易旷课了。

因类施教”是一种传统模式上的提高和进步。“我很提倡交小作业式的期中考,文科课程进行大规模的期中考没有意义,但是写写作业,表达一下自己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老师看看学生的想法,教学相长。”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老师在调查问卷中写道。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高雯,从学校形式丰富的期中考中收获颇丰。“我们几乎每门课程都有课堂作业,地位相当于期中考。”每一次为了做好这些作业,她都会阅读大量的书籍,“一学期下来,真的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清华大学水利专业杨卓的期中考是画图纸。“这需要静下心来花很多时间去画,我觉得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要重新认识期中考试。”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范先佐认为,期中考试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环节是必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能因为快考试了才“应付式学习”,教师也不能用考试把学生“”进教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校方和教师都应该从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把学生引进课堂,“考试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讯员肖珊 黄佳慧 王楠)

微观点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学要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创新、如何工作,这是一个学方法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过程,看他如何听课,怎么做笔记,考试成绩排第几名,重要的是看效果,看他毕业后在社会上的创造力和贡献力。有的学生上学时可能调皮捣蛋,没有规规矩矩地服从学校的过程管理,但他受了大学的熏陶,在社会上也会取得很大的成就。所以,期中考作为学校过程管理手段之一,不管考不考,学校和教师都要有一个目标:给学生提供能够自主创新的环境,形成一种好的学风。

赖婧(高级职业指导师、本科生辅导员)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设立期中考有一定的必要性。刚刚入校的学生对于大学生活和学习都还不适应,不少学生把精力放在了社团或其他方面,忽略了学习。期中考多少能起到警醒作用,有些学生期中考得不好,会反省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开始重视专业学习。

李涛(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得主)

期中考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检验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但是目前期中考的形式过于单一,主流方式还是以试卷为主。作为医学的期中考,我会为学生安排实际的临床病例分析,包括病人症状、心电图等,学生通过分析病例从线索中来判断病情。我认为,期中考注重的应是认知能力的培养,不管以何种方式都应以培养能力为主,而不是追求分数和成绩。

延伸阅读

国外大学的考试

平时表现是关键

在美国的一些高校,考试并不是那么如临大敌的事,考纪严明但考试氛围却相对轻松。美国的大学绩点计算不同于国内,是由多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只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平时的表现才是关键。期末考试一般只占总成绩的30%,期中考试占20%,作业报告占20%,课堂演讲占15%,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占10%,课堂测验或出勤占5%。

美国大学的考试目的很明确,重在“应用”而非“识记”。有些考试甚至会在试卷上就有公式罗列,不需要学生花时间与精力去记忆,能用它们正确解题就能拿分。在一些高校,期末考试甚至允许带小抄。但是小抄并不是开卷考,而是学校允许的固定大小的卡片。在某些课程的考试中,学生可以在卡片上抄好一些复杂的公示或者原理,直接带进考场答题。

一些美国大学考场里的学生几乎是挤着坐。除了不安排指定考位,一般大一与大二学生选择的热门基础课程都是几百人同时考,七八个教师巡场监考。考试时间基本在2—3小时,中途基本不允许离开,但允许自由交卷。

在澳大利亚的高校,每门课的总成绩都会由7-8个部分组成,每一次的作业、论文、小组演讲、实验报告,加上期中与期末考试,全都马虎不得。

自己出题自己回答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的学生经历了一次别出心裁的考试。考前几分钟,教授泰勒·考恩走进教室,说了一句让大家都目瞪口呆的话:“现在考试,请大家自己出题,写出你自己的答案。问题越难,答案越好,所得的分数越高。”学生听了这话,个个张大嘴,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几分钟后大家终于回过神儿来,按照考恩的要求,给自己设置问卷并答题。有趣的是,有学生迟到了,考恩不得不向他解释考试的内容是什么,但这名学生却怎么也不相信,因为此前他们从来没有进行过此种考试。考恩认为,这种开放式的考试方法能让他了解学生知道些什么,从中发现问题。让每个学生参与出题,自我考核,这是对学生的极大信任和鼓励,因此深受学生的好评。

网上下载在家考试

国外一些高校在课程考核中,会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考试,让学生当自己的监考人。

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和塔夫茨大学都采用这种考试方式。哈佛大学的教授会在校园网站上发布考题,供学生下载,考试规程、原则也会在网站上列出来。《波士顿环球报》的网站上,曾经列出了哈佛大学一名选修生的考题和考试规程,其中有这样的内容:“这项考试可以公开使用书本、笔记本、互联网……考试必须遵循与随堂测验相同的准则。更具体地来说,学生不能与其他人讨论考试——包括其他考生、在校导师、助教等。”也就是说,考试是在无人监督下进行的,一切全靠学生的诚信。

http://news.jyb.cn/high/gjsd/201412/t20141201_605963.html

(稿件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年12月1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