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学校举行“互联网+教育”专题学习会

27.04.2015  12:01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4月24日下午,学校举行了以“互联网+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学习会,在全校范围内兴起了一场关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讨论。校党委书记尚钢主持会议。
      会上,副校长姜明华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他对“互联网+”语境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和认识。全体在校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代表参会学习,共同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又一次“头脑风暴”。

      “互联网+”发展的进程与本质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意味着互联网与其他各行各业特别是传统行业的结合,将会成为国家战略。对此,姜明华结合“互联网+金融”成就普惠金融、“互联网+零售”成就电子商务等实例,介绍了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利好前景,以及将引起中国社会更深层次的变革。
      姜明华指出,“互联网+”的本质,是一个双向融合的过程:互联网向实体经济为代表的传统经济渗透,传统经济则拥抱互联网。这种融合,让互联网不再是一个自成领域的行业,而成为每个行业的必要组成部分,成为存在于各个行业之中的基因。
      那么,“互联网+教育”又将成就什么呢?如何让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更好地拥抱互联网,不断取得人才培养事业的飞跃式突破?极具引导性的提问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和思考。

    “互联网+”教育的趋势与内涵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人们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的学习模式也逐步因此改变。于是,“互联网+教育”大有可为已成为教育改革先行者的普遍共识。
      姜明华主要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培训四个教育阶段,对比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核心本质与互联网思维的异同点。他指出,当今世界各国都试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也就是大力推动智慧教育。他结合当下多种普适性的在线教育实例,分析说明智慧教育不仅能通过互联网低成本、音视频的数字化传播、更快速便捷的特性来改变教育,还能获得更好的产品体验,师生能够施展灵巧的教与学方法,为学习者提供最适宜的个性化服务。

      “互联网+”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进入2015年,“95后”、“00后”人群被大量关注,他们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接纳的信息和选择变得更加丰富。面对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我们应该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此,姜明华认为要以智慧学习环境重塑校园学习生态。所谓智慧学习环境是一种能感知学习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能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活动空间。
      他指出,智慧教育以“智能”为核心,教育环境的打造也尤为重要。具体到我们学校,他认为,我们应该以开放心态,着眼世界,学习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并具体从+点数据文化、+点观念变革、+点双向嵌入、+点个性化方案、+点翻转课堂、+点深度学习、+点课程团队、+点数据积淀等方面分享了他对拥抱互联时代的教育启发和思考。
      启人深思的报告令与会者深感受益匪浅并产生强烈共鸣。尚钢书记总结表示,今天的报告是一次系统解放思想的学习会,更是一次凝聚共识、谋求发展的誓师会。希望大家能够结合学习内容,进一步激发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思考,同时对照本职工作,转变工作思路,触类旁通,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各岗位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效率,并将所学内容切实付诸育人实践,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人才培养的新突破。
      会后,尚钢书记、韦一良校长分别与机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代表现场签订了2015年目标管理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