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重在成效】教育信息化推动变革 促进公平

30.07.2015  13:05
mediaplayer
            近两年来,国家下大力气提升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水平,并通过信息化手段,积极带动教育理念的全方位创新,拓宽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数据,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80.6%的中小学实现网络接入,44.2%的学校实现了10M以上宽带接入,两年多时间的接入量相当于过去多年累计接入量的两倍。在青岛开发区实验初中,同学们已经越来越喜欢新的学习模式:课前预习上网自查,课堂上,各种学习数据实时呈现,谁做错习题,马上会被老师重点提问。课下,师生在学习社区里随时隔空对话。

  在青岛市市南区,还建立了全区性的信息化平台,跨校联动授课,名师资源共享。不仅是学习,也涵盖学生的全面成长。比如孩子们手上的这个小手环,随时记录着运动量、心率、睡眠等数据,老师会给每个人不同的锻炼指导。而在校园之外,学校课堂、校园秩序,食堂配餐等都会通过多媒体平台,实时向社会公开。

  而在偏远农村,国家大力度推进的一个重点项目是数字卫星教学资源的全覆盖,这是云南西双版纳的一个深山教学点,过去这些只有一位老师的教学点,最发愁的就是音体美课怎么上。而现在,有了卫星传送的数字课堂,孩子们的音乐、美术、手工课都能按课程标准开起来了。

  今年六月,教育部宣布,全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部完成,6.4万个农村教学点全部配备了卫星、网络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设备,帮助400多万偏远地区孩子就近接受良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