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保畅中最美丽的色彩

08.06.2015  18:48
              6月5日,监利县的天空终于放出难得的阳光,似乎也在期待生命奇迹的出现。在过去的3天4夜中,前方的救援人员夜以继日全力开展生命的搜寻。而在他们的身后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公路人,他们在救援通道抢修一线,在救援通道养护的一线,数不尽的橘黄色养护应急服,构成保障救援通道畅通中最美丽的色彩。

     “你 去投亲或者租房,我的工作实在放不下”

   “没办法,你去投亲或者租房,我的工作实在放不下!”草草一句话,刘忠明就挂断了妻子的电话。

    放不下,刘忠明放不下救援通道的保畅工作。任职监利县公路局机械化养护应急中心总经理的刘忠明,6月2日凌晨2时接到抢修3公里“生命通道”的命令,现场地理位置偏僻,芦苇丛生,淤泥严重,需要大量的砂石料铺筑路基。时间就是生命,他一边勘察运输线路,一边通知应急中心所有人员集结到位,所有机械到位,同时紧急调运50台运输车辆不间断运输砂石。“在这里倾倒两车砂石,在那里加铺石料。”“还需加派10辆车辆储备石料。”雨声夹杂着机械轰鸣声,整整12个小时,一直到“生命通道”抢通,他一刻没有停歇,近乎嘶吼着调度材料运输。路通了,他的嗓子也嘶哑了。还没来得及休息,他又接到抢修遭遇水毁的救援临时指挥部到大堤的道路,仅仅20分钟,他就率领32人和1台挖掘机、10台翻斗车拖运砂石料赶到现场,投入到紧张工作中。

  放不下工作,刘忠明却放下了遭遇水灾的家。6月1日晚上的一场特大暴雨不仅袭击了“东方之星”号,也袭击了刘忠明的家。因为居住的房屋年代久远,造成四面漏水,房间被淹,家具、电器损坏严重。家已无法居住,而刘忠明却“消失”了,1天1夜后,他的爱人终于拨通了没有时间接电话的刘忠明,质问他家里怎么办?身在一线的他,不是不想回家,只是救援形势严峻,让他无暇顾及,只有将烂摊子留给了妻子。

  3天3夜,为了给保畅路段提供运输车辆和材料,他没有好好睡一会儿觉、吃一顿饭,奔波在一个又一个抢修现场,而他的爱人至今还借住在亲戚家。

   我的伤不算什么

  矮矮的个头,黝黑的皮肤,在保畅一线的李沟公路站养路工人余祥华,是那么的不引人注目。而熟知他的同事,都知道这个小个子对养路事业投入了无限大的热情,也深知他克服了家庭多么大的困难。

  6月2日一大早,余祥华就接到加入公路养护应急队伍奔赴抢通保畅一线的任务,并做好持续作战的准备。小孩怎么办,父亲去世,妻子离异,家中只有年迈的母亲,没有多想,没有拒绝,余祥华将小孩交给了奶奶,就按时赶到了指定的地点,投入到抢通“生命通道”的工作中。

  在一片近乎沼泽的低洼地开通3公里的道路,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在一处狭窄地段,抢修队伍碰上了难题,旁边芦苇丛生,只有一人通行的宽度,运输石料的车辆进不去,大型机械也无用武之地,必须用人先把芦苇放倒。“我来!”余祥华主动请命,凭着养路工的经验,短短的几分钟内,就用镰刀放倒了一片芦苇,在场的人员无不投来佩服的眼光。

  在抢通现场,余祥华主要负责铺洒石料。低洼地泥泞不堪,走路都困难,更何况用铁锹来回运输石料。时间长了,余祥华的铁锹也折断了,没有了工具,余祥华就用手搬运大块石料。在这样的强度下,余祥华和养护应急队的队友们,提前打通了“生命通道”。坐下吃饭时,大家才发现余祥华臂膀和手上伤痕累累,泥土混着血迹浸在了养护服上。面对大家的担心,他平静地说:“想到那么多乘客遭遇不幸,自已受点轻伤不算什么!

  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默默奉献的公路人,舍小家、为大家,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在救援保畅一线。有的中饭和晚饭都在一线以馒头充饥;有的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来不及更换,始终坚持工作;有的病了,有的摔伤了手脚,但毫无怨言坚守在保通第一线,把大爱写在了被雨水淋透的橘黄色养护应急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