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以“放管服” 巧破项目“前期难”

25.04.2018  16:52

近年来,荆门市积极推进项目服务体制改革,整合项目服务资源,成立专门服务机构,精简项目审批环节,优化项目服务流程,破解了服务资源散、审批环节繁、中介服务堵等等项目落地“前期难”问题,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2017年,荆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9%,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增长率31.71%,均位居全省第一。

一、实施三个整合,在项目服务增效能上持续发力

为有效缩减项目建设周期,荆门市以项目服务资源分散、项目调度衔接延迟、项目报建环节不畅等瓶颈为导向,强力推动服务职能、服务力量、服务环节“三大整合”。2017年,全市实施亿元以上项目938个,同比增加156个。

一是整合项目服务职能,变“专科”为“全科”。过去,一个项目前期审批通常有几十项手续,需数十个部门办理,容易出现多头跑、流程繁等弊病。为解决项目前期“多头跑”难题,荆门市在荆门高新区试点探索整合项目服务职能的基础上,于2017年3月在全国首家成立了市级项目服务局,将市住建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等7家部门的项目前期服务职能移交市项目服务局,统筹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前期由各部门“专科问诊”转变为项目服务局“全科把脉”,实现了项目业主“只进一个门、前期全办好”。

二是整合项目服务力量,变“分散”为“集中”。为进一步提升项目服务效能,荆门市探索实施项目前期工作人员、专班、平台“三集中”。相关部门项目前期服务人才向项目服务局集中,由市行政审批局安排一批,政府投融资监管局、城控集团、交投公司抽调一批,环保、消防等部门派驻一批,充分吸纳业务骨干;项目服务局人员向综合服务专班集中,创新组建了联审服务、市政项目前期、融资项目前期、公用项目前期等项目专班,在项目签约后事先介入、主动引导、定向服务;项目服务专班向综合服务平台集中,开设项目前期工作综合调度平台,实行“1个平台调度、4个专班帮办”运行模式,确保项目报建前“已做B超”。

三是整合项目服务环节,变“单一式”为“链条式”。由于以往项目审批相对独立,导致项目前期办理各环节“通而不畅”。为理顺关系,荆门市出台了容缺、并联、“多评合一”、“联审联验”等制度,为213个市级重点项目个性化定制了并联服务流程图。制定了《荆门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将项目评估、专家评议、核准决定等工作时限再压减50%。17类城建投资项目前期审批全部改为备案制,工商登记的前置许可由243项减少到32项,力争项目审批流程最简最优。改革后,基本实现项目前期“全链条推进”,初步设计与施工图同步编制、预算与财评同步进行、财评与招投标同步展开、施工许可与招标同步实施。市级政府投资项目2017年办结前期数量较上年增长126%。

二、推进三项改革,在项目建设降成本上持续发力

为让企业轻装上阵,针对中介盲目逐利、政府监管对企业干扰过多、项目前期周期长等突出问题,荆门市推进三项改革,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促进投资增效益。

一是推进“中介超市”改革减成本。一般情况下,设计、评估等中介服务事项耗时约占整个项目建设周期的三分之二,中介服务效率直接影响项目落地速度。为此,荆门市探索实行“线上+线下中介超市”服务模式,实现“企业排队求着办”到“中介调头追着办”的质变。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开办线下“中介超市”,优选入驻55家中介机构,包揽全部涉企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26项,承诺收费不得高于行业标准50%,且均由政府“买单”。建设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平台,打造涉企线上“中介超市”。上架市内外中介机构152家,实行“项目业主点单、政务中心公告、中介竞价上岗”。研究制定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建立行业服务规范。出台了中介市场培育指导意见,重点引进和培育六大领域中介服务机构,全市新增中介服务机构198户,引进高资质中介服务机构11家,打破服务垄断。大力推行政府购买中介服务,市直将与7大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30项中介服务事项纳入了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东宝区将所有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纳入政府购买范围,掇刀区将能评、环评、安评等15项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纳入购买范围,全年共为企业减轻中介服务成本约3000万元。

二是推进“监管清单”改革减负担。此前,因项目审批涉及多个部门,每个部门上门走一遭,企业不胜其烦。为为了加强审管衔接,避免低质监管、重复执法,荆门市探索建立“监管清单”,将53个具有行政监管职能部门全部纳入,通过整合相同、相近事项,729项市级监管事项砍掉432项,最大限度解决项目建设多头管理、多层执法等问题。基于监管清单事项,实施分类监管。对一般类项目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联合监管,做到市场主体抽检“一类事项只查一次,一次检查全面覆盖”;对有特种设备项目实行定期检查;对项目安全卫生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实行动态监管、全程监督。

三是推进“零审批”改革减时限。过去,项目开工前必须办完建设用地许可、工程规划许可、环评、节能审查等34项手续,全部办结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为打通这一堵点,荆门市推进一般工业项目“零审批”改革试点,完善项目建设许可等工作机制,让符合条件的工业项目尽早享受改革“政策红利”。在完善审验机制方面,住建、环保、安监、水务、消防等部门对“零审批”项目无条件出具备案通知书,项目利用建设周期完善规划、环评、能评等手续。在完善验收机制方面,相关部门提前锁定重点验收内容,制定验收清单,对项目验收实行即时即办、联审联验,确保不因工程验收影响项目投产。2017年,全市“零审批”项目平均节省工期3个月以上,投资项目报建提速30%。奥美医疗、洛阳远洋生物等2个在荆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仅用5个工作日,缩短项目前期40天。今年,一般工业项目“零审批”改革将在荆门全域推行。

三、创新三种模式,在项目落地提速上持续发力

为精准服务项目建设,切实方便企业办事,荆门市以“三个一”模式创新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2017年,全市完成投资1265亿元,同比增长27%。

一是全域集中审批事权,实现“一章审批”。在2016年实质性组建市级行政审批局的基础上,在各县市区全域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  推进审批事权、人员编制、工作平台“三集中”,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办审批”。充分发挥行政审批局体制、机制和功能优势,建立投资项目“事项清单”,按照项目审批、规划许可、土地供应、施工许可等4大阶段23个节点制订了每个项目前期工作路线图,全面推行投资项目“一表申请、合并审查、集约审批”的服务模式,最大程度方便项目业主办理建设项目报建手续。以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为重点,开展第12轮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办事时限再缩减18.2%。

二是推行“三办”服务模式,力争“一站办好”。按照“最多跑一次”理念,荆门市聚焦投资项目建设,率先探索推行市级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凡能当场申报、立等可取的项目投资报建审批等事项列入“马上办”清单,全部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办理,当场制发证照批文;凡能一次申报、快递送达的投资报建审批事项列入“一次办”清单,限时办结;凡能网上申报、网上办结的报建审批事项列入“网上办”清单,打破相关部门办事窗口界限,从项目立项、规划许可,到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各阶段,全部在“全市一网”系统平台办理,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不见面”。截止2月5日,“全市一网”已办结行政许可事项4102件,50多个重大项目从中受益。

三是探索公共服务“两集中”,推行“一窗服务”。为进一步优化项目服务供给,荆门市将284项依申请类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改革范围,全面实施公共服务事项“两集中”。按照“精简效能”“应进全进”“充分授权”原则,各部门依申请公共服务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各部门公共服务科室向市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集中。在完成公共服务事项“两集中”基础上,启动76项涉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模式,按照“一窗受理、内部分办、一窗发证、免费邮寄”的方式,由专业化导办帮办员统一受理项目业主申请、统一内部分办申请事项、统一发证(批文),最大限度方便项目业主,真正做到让市场主体“只跑一个门、只找一个人、一窗全办好”。(荆门市政府法制办   市编办)

武汉今年推进208项重大项目 在建项目投资增长快
  原标题:武汉今年推进208项重大项目 在建项目新浪湖北
武汉一季度重大项目建设开门红 全年推进208个项目
  湖北日报讯(记者杨然、通讯员周钢、熊四喜)4月15日,武汉市发改委通报,一季度该市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开门红,预计完成投资451亿元,其中108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74.新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