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战“疫” 勇担使命

09.06.2020  14:58

2020年伊始,当人们都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悦中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每个人都措手不及,们经历了一个可怕、无助、心酸、漫长的春节假期。

为了早日战胜病毒,我们都被隔离在家中,每天一早醒来,襄阳高新区法院执行局书记员周玲利,总会第一时间翻看手机上的疫情报道,心中祈祷着今天的确诊人数是下降的,可现实是每天的确诊、疑似病例数量都在不断上升。每当看到新闻报道中,众多医护工作者、人民警察不惧危险英勇奔赴一线;看到这些无私奉献的人们中,有些因此而感染、牺牲,我的眼眶总是湿润的。但每当感受到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对抗病毒的决心和勇气,我的内心又是激情澎湃的。

 

作为一名曾经的护理专业学生,虽然现在没有从事医务工作,但我却更能体会到医务工作者们的艰辛。同时作为一名法院党员干警,党员的荣誉感和职业的责任感让我产生了投身抗疫一线、奉献自己一点微薄力量的想法。在我看到因我市医疗人员紧缺,团市委面向社会招募具有医师和护士等职业资格的医疗救治志愿者的通知时,我立刻提交了报名申请表。因为长期未从事医护工作,曾经一度以为自己不会被选上,但经过几天的焦急等待后,我终于接到了团市委的电话,通知我到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做志愿者。在简单的收拾了行李后,我来到襄职附院报到。在体检通过后,医院便对我们进行了必要的业务培训,其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如何正确穿脱防护服,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因为只有我们做好自我防护才能更好的去为患者治疗和服务。

因为抗击疫情的形势十分紧张,我们的培训工作必须在一天内完成,所以在培训的当天我就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培训完毕的当天晚上,医院就为志愿者分配了各自负责的病区及工作岗位,我被分配到支助组做内支助工作。报道的第二天早上,我便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尽管自认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当我穿上防护服踏入病区的那一刻,内心还是有难以克制的紧张感,但我努力的自我调整,很快适应了繁琐而紧凑的工作节奏。在病区里一天要连续工作6小时,穿着防护服全副武装,不能调整口罩和护目镜,难受也只能忍着,护目镜起雾了也只能透过缝隙继续工作。内支助每天的主要工作内容事无巨细,不仅包括接送病人进出院、带病人去做检查,与外支助联系将需要送检验的标本交于外支助等专业工作,还要收集清理病区的医疗垃圾、病房换下的被服及病人的生活垃圾,进行护目镜消毒干燥、病区的消毒及给病人分发三餐等辅助性工作。此外,还需要负责协助病区外工作人员转运病区所需药品物质,帮助病人家属向病人传送生活必需品,并力所能及的帮助患者解决各种问题,每天都是在满负荷状态下结束一天的工作。

 

志愿者的工作辛苦、繁琐却因为其特殊的意义而充实、充满斗志。我永远记得那一天,当我的对讲机里传来病区外老师的声音,通知我把最后一名病人带离病区交给社区工作人员的时候,我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因为这意味着在我工作的病区,所有的病人都已治愈并达到了出院的标准,意味着这场抗疫战争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疫情防控期间我还积极报名参加了我院包保小区值守及居住地小区值守工作,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疫情宣讲,对居民出入小区进行检查、登记、体温测量,协助进行小区公共场所消毒及防疫物资、居民生活物资的配送,对不配合防疫措施的小区人员进行劝返、心理疏导工作,让他们切实了解并理解防疫无小事,使疫情防控工作更好的开展。

3月9日,共青团襄阳市委下发“关于对全市疫情防控狙击战中勇担青春使命的医务志愿者进行表扬的通报”,对包含我在内的50余名医务志愿者通报表扬。参加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也得到了社区及小区的好评。

 

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最终我胜利的完成了我的志愿者工作!在这段难忘的日子里,我帮助了他人,充实了自己,亲眼见证并亲身经历了一线医疗工作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众多感人事迹,在这次攻坚战‘疫’中,留下了自己微小的印迹,这些珍贵的经历给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勇往直前。


  来源:襄阳高新法院 责任编辑:陈群安 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