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需有“最大公约数”意识

24.06.2014  16:17

    各地的民生政策,出发点往往很好,只要中间不跑冒滴漏,群众当然会衷心支持。可现实是,它经常梗阻于执行和落实的环节,还不到“最后一公里”,就已经耗尽了政策红利。这种隔膜,或表现为政策设计的僵化,或体现在执行过程的呆板,根源都在于没有抓住“”这个变量,不以解决具体人的问题为己任,不以满足人的具体需求为旨归。

    山东东营的医改之所以能获得群众支持,首先是抓住了政策受益方的真实需求,以群众实惠为评判标准。同时,善于扩大改革的支持面,以各种有效的政策安排,调动了卫生管理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正是激活了政策链条不同利益群体各自的力量,为医改惠民生奠定了平衡、稳定的基础。

    改革进入深水区,更需要赢得“最大公约数”。不管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还是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不管是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抑或是深化教育改革等,都要先理顺为谁改革、依靠谁改革的问题。惟有争取到理所应当的支持者,获得“最大公约数”,才能凝聚更多民意,让改革之舟顺利抵达预定水域。(天亮)

    (见习编辑: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