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藏敦煌文献首次出版 部分珍贵写本难得一见

10.10.2015  17:39

世界民间藏中国敦煌文献》中辑录的《妙法莲华经》写本。

  (人民网)《世界民间藏中国敦煌文献》第一辑近日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该书共辑录了28件古写经,分别为25件敦煌写本和3件北宋写本,其中包括《大般涅槃经》《妙法莲华经》《金光明最胜王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

  敦煌文献,又称敦煌遗书、敦煌写本,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百余年来,敦煌遗书几经流散,分藏于世界各地。

  极为难得的是,这其中有很多珍贵写本是历代刻本《大藏经》中都未曾收录的,甚至是其他收藏单位也未曾得见的。比如东晋写本《比丘尼戒本》,就是一部1500余年间未见的孤本。更令人称奇的是,书中所收录的敦煌文献,全部是一位北京80后藏家王扬的私家珍藏。

  人物

  80后藏家“捡漏”珍贵古籍

  王扬来自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家庭,但他走进古籍收藏这一行,只有短短六年时间。2008年,他在中国书店二楼发现了一部清内府殿版古籍《子史精华》,出于喜爱,便买了下来,由此便与古籍结下不解之缘。

  王扬认为,通过收藏古籍的形式,可以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保护起来,令后人“有古所依,为古所好”。当年年底,他又从中国书店收来了一卷《大乘入楞伽经》。这是王扬收藏的第一件敦煌文献,他也由此将自己的收藏目标专注于这一领域。

  古籍收藏,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王扬初入行时,一卷敦煌写经的标价大约为每米两三万元,比如那卷《大乘入楞伽经》,当时的标价足有数十万元,他此后收藏的敦煌文献,价格大多也都在这个水平。王扬家境不错,才能保证他去实现自己的收藏梦想。不过,对于真正的藏家来说,比财力更重要的还有眼光。

  据了解,目前可被私人收藏的敦煌遗书资源仅有约500件,但其价值并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当初王扬掷重金收购《大乘入楞伽经》时,这件藏品就并不被人看好。他回忆说,当时曾有人不理解,“这不就是一堆烂纸吗?丢在大街上没人要,也就你们收,疯了吧。

  其实,王扬很有一套自己的收藏原则:第一注重古籍的版本,第二注重古籍的品相。凭着这两点,他曾多次成功“捡漏”,收获颇丰。

  2010年的西泠拍卖会,有五卷敦煌文献参拍。“在我所藏的敦煌遗书中,以前未曾见过这种经卷,对查现存经文典籍也未见著录。”王扬说,他当时也拿不准主意,生怕看走了眼,但是凭着其中一件经卷上钤印的  “报恩寺藏经印”字样,他决定冒险一试,最后居然以底价一举购得这件拍品。

  回京后,王扬找到敦煌遗书研究专家方广锠求证。“打开第一卷,方先生审定后确认为敦煌遗书,开到第五卷《比丘尼戒本》时,他颇为激动,认为我的这次竞投物超所值。”王扬说,他听这位前辈解释才明白,《比丘尼戒本》是东晋时期的敦煌写经,  从敦煌藏经洞流传到日本,此后又淹留书贾库中,这才成了“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珍品。

  凭着这种钻研的态度和对古籍的敬畏意识,年轻的王扬渐渐在收藏界有了名气。

  《世界民间藏中国敦煌文献》所收品相最漂亮的古籍,当属《大般涅槃经》。这一文献是其原收藏者家中祖辈留下的遗产,那位藏家担心古籍拿到拍卖会上会被破坏,特意嘱托中国书店要找个爱惜古籍的人来接手,而中国书店副总经理张晓东想到的第一人选就是王扬。

  张晓东介绍说,这卷经是用唐代典型的小楷写就,而且它采用了经黄打纸、砑光上蜡的处理方式,在自然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来的色泽令人震撼。“我记得王扬看到它的第一眼,就完全被精美的书法和完美的品相惊呆了。”他回忆道。

  王扬收下《大般涅槃经》的消息很快便传遍收藏界。当时,有人曾坐地加价60万元请他转让,可王扬却说,“给再多钱他也拿不走。”当时,他曾发愿,如果敦煌遗书收藏到一定规模,就会争取将其出版,没想到他的梦想这么快就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