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坎坷的梦想才值得追寻

23.05.2017  13:02

  “如果你获得了银牌,你总会被遗忘;如果赢了金牌,你会成为典范。”近日,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强势扑向中国影院,开启“收款机”模式,成为“口碑与票房齐飞”的现象级作品,有评论说这部电影“以炸裂的口碑和超凡的观影体验走势飘红,完成逆袭”。

  影片的故事说来套路满满:开始于父亲渴望女儿替自己实现梦想,结束于父亲在男权社会里为女儿寻得一条新生路。不过,这并不妨碍好几亿的观众在电影院里潸然泪下。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剧照/东方IC

  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里,一位摔跤冠军父亲,想让自己的孩子继承衣钵,完成自己“拿一枚国际金牌”的想法,但他一连生了四个女儿。某一天,大女儿和二女儿展现出了惊人的“打架”天赋,能把男孩子打到鼻青脸肿。于是冠军父亲开启了疯狂培养女儿的模式——女儿们被迫剪短头发,穿上短裤,在村里人的闲言碎语中一圈又一圈跑步;被父亲狠心踢下水去学习自救……两个女儿清晨五点开始的那段训练岁月,转场歌词写得好:“他是救世主还是梦魇,不准吃甜品,不准吃油炸食品,不准留长发,不准郊游……我们快累死了,爸爸是独裁者,我们要起义……

  女儿们渐渐疲惫于这种“不同于别人”的生活,她们开始悄悄关掉父亲的闹钟、故意输给陪练的堂哥……直到好朋友在婚礼上说:“我倒是希望能有这样的父亲,能为我的未来着想,而不是从小就只让我做家务和烧饭,当我一满14岁就匆匆将我嫁给从未见过面的男人,仿佛我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接下来我就要过一辈子与扫帚与炉灶相依为命的生活。”两个女孩才终于领悟了父亲的用意。影片的主题也终于浮出水面。

  在印度,女性活出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女孩被父母用来换取聘金,而在童婚风行的印度,童婚率高达47%。过去20年里,印度有1000万女婴被堕胎,每年的数量达到50万。51%的印度男性认为,在家里丈夫打妻子是合乎情理的,54%的女性也这么认为。如果女性不努力,就只能一辈子活在一个刻板印象里,结婚生子,成为万千个蒙着纱丽的女性之一。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剧照/东方IC

  没有平等,没有尊重。女性不过是男性的附庸,是维持社会周而复始运转下去的繁衍工具而已。父亲也许是男权的缩影,但他的出发点是出于爱,希望女儿们能靠自己的实力扭转这不公平的命运。

  因为面对的阻力本就异于常人,付出的努力也不得不跟着翻倍。妻子的反对、村民的嘲笑、体育官员的隔岸观火、女儿的不理解……父亲在做一件与强大的传统作对的事情,他突破祖辈设下的“只能男孩才能摔跤”的局限,一路走来,坚决果敢,心比石坚,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把女儿推上摔跤冠军的宝座。

  一位影评人说得好,《摔跤吧!爸爸》之所以把大家“”哭了,是因为 故事是发生过的,放到社会背景里是有价值的,参与的人都是带着情感敬业地投入和付出的,主创是怀着社会责任感的。这些励志、梦想、情怀,都是真的”。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剧照/东方IC

   明天的战略是赢。如果你只拿了银牌,很快就会被忘记,但是金牌却会被记住,成为榜样。你看那边的女孩,你不是为了你,你是为了像她们一样的女孩子,为了那些一出生就必须与锅碗瓢盆过一辈子的女人,告诉那些认为女人不及男人的人,你们可以赢。……如果你明天赢了,并非自己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她们一样的女孩跟你一起得胜,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 父亲给了两个女儿改变生命轨迹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并非父亲依靠女儿来完成梦想,而是父亲给了女儿完成梦想的途径,哪怕这条道路上遍布荆棘,也因为终点处的清泉,而令一路上流过的汗水变得格外甘美。

  电影中,母亲曾担心地问道:“女儿们这样训练,以后没有男人愿意娶她们怎么办?”父亲的回答是: 等她们变得强壮了,好男儿随她们挑。 人生本就有无数种可能,谁都不该被性别定义。所以,女孩,流汗吧,摔跤吧,勇敢地去为自己发声,去为自己的生命争取更多可能吧!(刘昀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