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高端平台揽国际人才

19.06.2014  18:38

见习记者李琳

日前,武汉大学国际交叉学科论坛成功举办,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才俊汇聚珞珈山,探讨前沿,交流学术。

此次论坛是我校全球招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推动学术研究的意义,更有广揽天下英才的意图。那么,论坛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高规格国际学术盛宴

美国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终身正教授锁志刚,龚健雅、舒红兵院士,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胜……各领域俊彦翘楚带来精彩的专题讲座,展示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凸显了推动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性。

经过层层筛选,70余名参会代表从300余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很多是来自美国麻省理工、耶鲁、杜克等海外名校的博士、博士后,部分拥有海外知名大学终身教授、副教授等正式职位。

这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平台,为武大师生呈上工程材料、生命科学、理学、医学、信息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精神“大餐”,让对科技前沿问题感兴趣、有研究、有见解的专家学者“大快朵颐”。

正如论坛执行主席、动力与机械学院院长刘胜教授所说,“论坛的举办为武大师生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学科前沿的机会,通过与海外学者的直接交流,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理清研究方向。

 

交叉学科发展助推剂

校长李晓红强调,“大学要焕发创新活力,必须构建多样化的交叉学科研究体系,增强原始创新和集成能力。

当代科技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在学科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重新整合和跨学科发展。学科交叉的力度和广度,已成为影响创新、特别是源头创新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当分子生物学被引入计算机领域,新的生物学规律逐渐显现;当电子学与光子学牵手,出现了太赫兹这样新兴的辐射源……关于仿生制造、电力电子技术、纳米材料等交叉学科领域前沿进展的报告,引起与会人员极大兴趣,现场互动交流频繁,气氛热烈。

本次论坛围绕重大基础课题和前沿技术问题开展综合性、交叉性的深入研讨,不仅有助于催化最新科研成果的产生,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钻研学术、自主创新的热忱,还能提升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美国堪萨斯大学教授浣军认为,世界一流高校的特点在于发展交叉学科的活力极高,具有极多的创新点和生长点。武汉大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基础完善,前瞻性强,相关政策导向清晰明确,很有发展前景。

材料科学的发展对于医学的临床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借鉴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才能推动医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武大校友、美国MMRL医疗研究室研究员胡丹谈起参会感受时兴致勃勃。

 

大力度海外招聘新举

这是我校首次举办交叉学科国际论坛,也是实施全球招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务副校长冯友梅指出,“学校充分发挥国际学术会议、青年学术论坛等平台作用,物色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与以往海外招聘科研团队领军人不同,这次招聘对象主要针对海外归来的青年学者,用青年生力军为我校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论坛从筹备到举办历时半年,从在世界知名网站发布广告,到开通在线申请、筛选简历、安排组织会务工作,主办方尽心完善每一个细节。支持团队建设,保障科研经费,落实相应待遇,改善生活条件,这是学校提供的“硬条件”。营造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支持人才引进的环境和氛围,构建人才服务的“绿色通道”,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则是留住人才的“软环境”。

作为在海外生活工作多年的人,如果选择放弃现有的一切回国,顾虑的问题会有很多。但武汉大学为我所担心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种诚意让我感动。”美国斯特摩根医疗公司研发总监宿晓峰说。

校党委书记韩进表示,“武大将尽力为有意愿回归祖国的科学家搭建事业平台,为学校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编辑:付晓歌)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