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搭建多种平台扎实推进“法律进校园”

18.11.2014  13:29

  为增强学校师生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提高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9至10月,市依法治市办公室联合市教育局开展了“法律进校园”宣传月活动,通过整合资源,丰富形式,搭建平台,全市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现新跨越,活动覆盖面达到100%,日常行为规范率达到99%以上,青少年违法犯罪明显减少。

  一、抓实常规教育主渠道。组织学校抓住秋季开学时间节点,结合教学情况和学生知识层次特点,将法律知识纳入课堂教学计划,邀请律师、法制副校长或普法讲师团成员,以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为重点,以集中授课形式,着力上好秋季法制教育第一课。要求各学校结合每周一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话等方式,紧密联系师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以宣传《教师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主题升旗仪式,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夷陵区、西陵区组建由政法干警和法律法学专家组成的法制宣讲团,与学校结对开展法制专题宣讲,真正将普法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兴山县组织各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公开课”,引导每个教研组选定一个主题,推举一名教师在全校公开授课,先后组织“法治教育公开课”60节,受教育师生2万余人。当阳市河溶镇官当小学组织全校学生举行“争做守法小公民”集体宣誓,远安县举办“110进校园法制讲座”。猇亭区邀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干警为市18中全校师生作禁毒法制专题报告,并结合当前反响强烈的艺人吸毒事件进行剖析讲解,增强了在校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二、延伸媒体宣传新载体。加强与市内各大媒体的沟通协调,立足青少年学法需求,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渗透力强、受众面广的优势,扩大“法律进校园”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市依法治市办、市教育局联合三峡电视台录制青少年普法典型案例、青少年法制宣传活动实况在《法治宜昌》栏目定期播放,依托三峡日报《普法第一线》专栏加强对青少年应知应会法律知识的宣传。宜都市、西陵区、伍家岗区利用司法政务微博或微信定期发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青少年维权的法制知识,与广大粉丝进行互动评论,有效提高了青少年参与法制宣传教育的积极性。

  三、突出文化传播全领域。各学校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因地制宜建设校园法治文化长廊、文化墙等宣传阵地,更新完善校园网、校园广播、法制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内容,组织开展好主题班队会、法制手抄报、法制书画作品展、法制知识竞赛、法制文艺节目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增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参与性、趣味性和实效性,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法治环境。宜都市在全市41所中小学启动“小手拉大手  学法齐步走”活动,通过邀请家长代表交流发言、发放自制法治漫画学法笔记本、组织法制小故事班级演讲、法制手抄报和学法征文比赛等形式,为学生、家长搭建互动学法的平台,优化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组织万名中小学生开展学法考试、法治征文、法治书法创作、法治演讲大赛等活动,县交警大队与县民族高中联合开办《校园交通安全报》月刊。伍家岗区万寿桥小学打造“以法筑梦友善成长”校园法治漫画长廊、“民富追梦书吧”法制图书角,依托少年先锋队建队节开展“律师普法进校园”,展示校园法治文化新魅力。

  四、搭建法治实践大平台。积极整合法制宣传资源,发挥部门联动作用,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法庭、看守所、戒毒所等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不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到法制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开展模拟法庭、观摩庭审、互动交流等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法制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法律素养。同时,各学校将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延伸,扎实开展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专项治理,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猇亭区人民法院发挥全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作用,在审判工作中开展法制教育、审判教育和判后教育,实施青少年“维权岗六进”,与各社区特殊未成年人结成固定帮教对子,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实效。(吴  婧)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